【蒼白秤鉤風的簡介】
蒼白秤鉤風,防己科,秤鉤風屬,葉互生,聚傘狀圓錐花序。生于林中。根藥用。
藥材名稱 蒼白秤鉤風
拼音 Shēnɡ Bái Chènɡ Gōu Fēnɡ
英文名 Stem of Glaucescent Diploclisia
別名 穿墻風九層皮、土防已、蛇總管、追骨風。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毛茛目
科防己科
族蝙蝠葛族
屬秤鉤風屬
出處 蒼白秤鉤風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材基源:蒼白秤鉤風為防己科植物蒼白秤鉤風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ploclisia glaucescens(Bl.)Diel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割取藤芭,曬干,或采鮮莖用。
原形態 蒼白秤鉤風,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20m左右。莖直徑達10cm左右,具厚而深裂的樹皮;枝無毛,有細條紋;腋芽只1個。葉柄長3-11cm;葉紙質至近革質,三角狀扁圓形、菱狀扁圓形或闊卵形,長3-9cm,寬3-10cm,先端具短尖頭,基部近圓形,邊緣略成波狀,下面粉綠色,掌狀脈5-7條。聚傘圓錐花序狹而長,數個簇生于老莖或落葉的老枝上,多少下垂,長10-30cm,雄花萼片6,2輪,卵狀長圓形,長1.5-2.5mm,淡黃色,有黑色斑紋;花瓣6,闊倒卵形,兩面三刀側邊緣內折成耳狀,抱著花絲;雄蕊6,離生;雌花花瓣先端2裂。核果黃紅色,長圓狀狹倒卵形,被白粉,長1.3-2(-3)cm,內果皮骨質,背肋兩側有小橫肋狀雕紋。花期春季。
生態環境:蒼白秤鉤風生于土山或石山林中,攀援于樹上。分布于我國西部和南部。
資源分布:蒼白秤鉤風分布于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性狀鑒別 蒼白秤鉤風的莖扁圓柱形,略彎曲,直徑1-6cm或更粗。表面來棕色至深棕色,粗糙,有縱裂和短橫裂紋,節處呈大小不等疣狀突起。質硬,斷面灰黃色,具細密放射狀紋理和眾多小孔,并有2-9輪或更多偏心性環紋,髓細小。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 莖(直徑6mm)橫切面:木栓層為10-20余列木栓細胞,細胞壁多時顯增厚。皮層有石細胞及黃棕色分泌細胞分布。中柱維管組織為異型構造,維管束排列成2輪同心環;外輪維管束外側有石細胞環,內輪外側為纖維與石細胞交互連接的波狀環。射線及髓細胞稍厚,紋孔明顯。皮層內側壁細胞和射線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化學成分 蒼白秤鉤風根和藤含生物堿,種子含24-表羅漢松甾酮(24-epimakis-terone)A,20-羥基蛻皮松(20-hydroxyecdysone、ecdysterone),羅漢松甾酮(24(28)-dehydromadisterone)A,蕨甾酮(pteroste-rone)。莖含20-羥基蛻皮松,豆甾醇(stigmas-terol),秤鉤風皂甙(diploclisin)等。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3g,加適量乙醇,回流1h,濾過。濾液濃縮至膏狀,加少量2%鹽酸捏溶,濾過,備用。①取上述酸液2ml,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產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②取上述酸不溶物,用乙醇溶解,滴于濾紙上,再滴加10%氫氧化鉀試液,顯紅色。(檢查蒽醌)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未2g,加乙醇回流1h,濾過。濾液濃縮后作試品溶液,另取去甲粉防已堿制成對照品溶液,吸取兩溶液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1:0.08),氨飽和為展開劑展開,展距12cm。置熒光燈(254cm)下觀察。再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色譜中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顯橘紅色斑點。
性味 微苦;寒。
歸經 肝;脾;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蒼白秤鉤風的功效與作用】
蒼白秤鉤風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風濕骨痛;咽喉腫痛;膽囊炎;痢疾;尿路感染;毒蛇咬傷。
【蒼白秤鉤風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