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常綠草本,莖柔弱質脆,匍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常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散柔垂的莖葉,故名之吊竹梅。“Zebrina”源于拉丁語“Zebrinus",意思是“葉片有條紋的”,有斑馬之意。同屬植物有4種。
據記載吊竹梅屬植物,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的墨西哥,傳播到日本后,吊竹梅1909年從日本引種到中國,由于華南地區氣候條件與其原產熱帶的氣候相近。故而在華南種植繁殖很快,不僅園林、校園、機關綠地、居民住宅周圍隨處可見,有些已蔓廷生長成為野生、半野生狀態。由于其性喜溫暖,只要此條件得以滿足,對其它條件適應能力很強,是一種很適宜用在投入不多,而地被綠化覆蓋效果又快又好的草本觀葉植物。
中文學名 吊竹梅 拉丁學名Zebrina pendula Schnizl
別 稱 吊竹蘭、斑葉鴨跖草、花葉竹夾菜、紅蓮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鴨跖草目
亞 目鴨跖草亞目
科鴨跖草科
屬 紫露草屬
種 吊竹梅
分布區域 原產墨西哥分布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水竹草(《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金瓢羹、白帶草(《福建民間草藥》),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見愁(《南寧市植物志》),雞舌黃、紅舌草、紅竹仔草(《泉州本草》),花葉竹夾菜(《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打不死、百毒散(《廣西中草藥》),鴨舌紅、紅鴨跖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植物形態】吊竹梅
多年生草本。莖稍柔弱,半肉質,分枝,披散或懸垂,長約1米,禿凈或被疏毛。葉無柄;橢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短尖,上面紫綠色而雜以銀白色,中部邊緣有紫色條紋,下面紫紅色,鞘的頂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長毛。花團聚于一大一小的頂生的苞片狀的葉內;萼片3,合生成一圓柱狀的管,長約6毫米;花冠管白色,纖弱,長約1厘米,裂片3,玫瑰色,長約3毫米;雄蕊6;子房3室。果為蒴果。花期不定。
常栽培園地或盆內;野生于山邊、村邊和溝邊較由濕的草地上。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分】莖和葉含草酸鈣及樹膠。
【藥理作用】葉和莖的煎劑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對離體豚鼠回腸有興奮作用,對離體大鼠子宮、離體兔心和十二指腸均無明顯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0.1克(生藥)/公斤也不影響血壓。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試驗中有舒張血管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劑1克(生藥)/只,24小時內2只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則無明顯毒性。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寒,有毒。"
吊竹梅的功效與作用
吊竹梅的功效
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帶,痢疾,癰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解熱,益陰,止血,療帶。"
②《南寧市藥物志》:"外敷消毒癰。"
③《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咳血,白帶,慢性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吊竹梅的作用
①治咳血:鮮吊竹梅二至三兩,豬肺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后服,日兩次。
②治淋病:鮮吊竹梅二至四兩。酌加水煎成一碗,飯前服,日兩次。
③治白帶:鮮吊竹梅二至四兩,冰糖一兩,淡菜一兩。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兩次。(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慢性痢疾:花葉竹夾菜五兩,白米一兩。同炒至半成炭為度,水煎,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⑤治急性結膜炎:花葉竹夾菜二兩,野芥蘭一兩。共搗爛,外敷患眼。(《廣西中草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