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萼鹿角藤|大萼鹿角藤的功效與作用
大萼鹿角藤 夾竹桃科大萼鹿角藤Ch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以莖藤入藥。
中文學名 大萼鹿角藤
界 植物界
科 夾竹桃科
拉丁學名 Ch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
門 被子植物門
族 大萼鹿角藤屬
藥用價值
【別名】 藤仲、土杜仲、大杜仲、金絲杜仲、銀絲杜仲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歸經】 辛,溫。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皮膚接觸其絨毛引起痛癢。
【功能主治】 通經活絡,活血止痛,接骨生肌,降壓。主治腎虧腰痛,高血壓,風濕性腰腿痛,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5錢,煎水服或泡酒服。
【備注】 全株和毛茸有毒,接觸可引起痛癢,可用清水洗滌,然后服苯海拉明及鈣片等處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大萼鹿角藤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土杜仲(《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夾竹桃種植物大萼鹿角藤的莖藤。
【各家論述】 《云南中草藥選》:通經活絡,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壓。治風濕性腰腿痛,腎虧腰痛,高血壓,骨折,跌打損傷。
植物形態
長綠攀援藤本,長15~20米,有乳狀液汁。小枝圓柱形,幼時有黃色絨毛。單葉,對生,堅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尖銳,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黃色絨毛,側脈8~12對;葉柄短,有黃色絨毛。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紅色,花冠近漏斗狀,喉內有5條長軟毛帶。蓇葖果二叉開,圓柱形,長16~20厘米,徑1~1.5厘米,外面有毛.種子扁平,一端有長絲狀毛。花期春末。
生于山坡、林邊、溝谷等向陽處。分布云南南部。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