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簡介】
大戟(拉丁學名:Euphorbia pekinensisRupr. )(植物名實圖考引神農本草經),別稱:京大戟(北京植物志,福建植物志),湖北大戟(湖北植物志),藥用別稱:牛奶漿草、山貓兒眼草、千層塔、下馬、龍虎草。是大戟科大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0厘米。根圓錐狀。莖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葉互生。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杯狀花序總苞壇形。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具疣狀突起。種子卵形,光滑。生長于 山坡、路邊、荒坡或草叢中 。靠種子繁殖。
根入藥,逐水通便,消腫散結,主治水腫,并有通經之效;亦可作獸藥用;有毒,宜慎用。
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腎經。主治水腫脹滿、痰飲積聚、癰腫疔毒、二便不通。也可用于痰飲積聚,胸膈脹滿,脅肋隱痛。消腫散結可用于癰腫瘡毒及痰火瘰癘,內服外用均可。
藥材名稱 大戟
拼音 Dà Jǐ
英文名 Knoxia Root, Peking Euphorbia Root
別名 邛巨、紅芽大戟、紫大戟、下馬仙、京大戟。
門被子植物門
種大戟
界植物界
族大戟族
目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科大戟科
亞科大戟亞科
亞屬乳漿大戟亞屬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屬大戟屬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藥材基源:大戟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采收和儲藏: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地或切片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 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粗壯,圓錐形,有側根。莖自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幾無柄;葉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3-8cm,寬6-12mm,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具明顯中脈,上面無毛,下面在中脈上有毛。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頂生者通常5枝,排列成復傘形;基都有葉狀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數回分枝,分技處著生近圓形的苞葉4或2,對生;腋生者傘梗單生;苞葉卵狀長圓形,先端尖;杯狀聚傘花序的總苞鐘形或陀螺形,4-5裂,腺體4-5,長圓形,肉質肥厚,內面基部有毛,兩腺體之間有膜質長圓形附屬物;雌雄花均無花被;雄花多數,花絲基部較花梗稍粗壯,兩者之間有關節,花藥球形,橫裂;雌花1;花柱先端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密被刺疣。種子卵形,光滑。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態環境:大戟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叢、林緣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大戟分布于全國除新疆、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西藏外各地。
生物學特性 大戟,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寒喜潮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上栽培為好。
性狀鑒別 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常有分枝,長10-20cm,直徑0.5-2cm,近根頭部偶有膨大至4cm;根頭常見莖的殘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縱直溝紋及橫向皮孔,支根少而扭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棕黃色或類白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以條粗、斷面色白者為佳。
化學成分 根含三萜類成分大戟酮(euphorbon),生物堿,大戟色素體(euphorbia)A、B、C等。另含樹膠、樹脂。新鮮葉含維生素C 110mg%-112mg%。
毒性 取京大戟2000g,均分為4份,每份加醋50、150、250、350ml拌勻、浸透,炒至醋液吸盡,再取出晾干,即分別得10%、30%、50%、70%的醋制京大戟。上述4種醋制京大戟及未炮制的生品京大戟,分別取相同量,每種浸以10倍體積水,浸透后煎2次,每次15min,濾取濾液,濃縮至每1ml含原生藥8g。
理化鑒別 將根切成薄片,加冰醋酸與濃硫酸各1滴,在擴大鏡下觀察,可見乳汁管中所含乳汁顯紅色。
炮制 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潤透,切段或切片,曬干。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加醋浸拌,置鍋內用文火煮至醋盡,再炒至微干,取出,曬干。(大戟100斤,用醋30-50斤)《雷公炮炙論》: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細銼,與海芋葉拌蒸,從已至申,去芋葉,曬干用之。《綱目》:凡采得大戟以漿水煮軟,去骨曬干用,海芋葉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本草通玄》:大戟用棗同煮軟,去骨,曬干。
性味 味苦;辛;性寒;有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甘,大寒,有小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大毒。"
歸經 肺;脾;肝;腎;膀胱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肝。"
②《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③《得配本草》:"入三陰,足太陽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 患虛寒陰水及孕婦忌服。體弱者慎用。
①《本草經集注》:"反甘草。"
②《藥性論》:"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③《唐本草》:"畏菖蒲、蘆草、鼠屎。"
④《日華子本草》:"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⑤《綱目》:"得棗則不損脾。"
⑥《本經逢原》:"脾胃肝腎虛寒,陰水泛濫,犯之立斃,不可不審。"
【大戟的功效與作用】
大戟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水腫;胸腹積水;痰飲積聚;二便不利;癰腫;瘰疬。
①《本經》:"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廂,吐逆。"
②《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
③《藥性論》:"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墮胎孕。"
④《日華子本草》:"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癥瘕。"
⑤《本草圖經》:"治隱疹風及風毒腳腫。"
⑥《醫學啟源》:"瀉肺。"
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
⑧《藥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煩。"
⑨《現代實用中藥》:"用于壯實體質之腹水,全身水腫。胸肋膜積水等。"
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殺蟲。"
【大戟的圖片】
【大戟的各家論述】
1.《綱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綿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韌如綿,甚峻利,能傷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為飲、為涎、為涕、為癖。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隧之水濕,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2.《本草經疏》: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諸有余之水。苦辛甘寒,故散頸腋癰腫。又:大戟,陰寒善走而下泄,潔古謂其損真氣,故凡水腫不由于受濕停水,而由于脾虛,土堅則水清,土虛則水泛濫,實脾則能制水,此必然之數也。今不補脾而復用疏泄追逐之藥,是重虛其虛也,宜詳辨而深戒之。惟留飲、伏飲停滯中焦及元氣壯實人患水濕,乃可一暫施耳。
3.《本經逢原》:大戟,性稟陰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腎陰,辛散上瀉肺氣,兼橫行經脈,故《本經》專治十二水,腹滿急痛等證,皆濁陰填塞所致,然惟暴脹為宜,云中風者,是指風水膚脹而言,否則傳寫之誤耳。
4.張壽頤:大戟,《本經》謂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蓋謂十二經之水濕積聚,以致外腫內滿,而為急痛耳。然茍非體充邪實者、亦不可概投。'中風皮膚疼痛'六字,當作一句讀,蓋指風濕熱之襲于肌腠者,則辛能疏散,而苦寒又專泄降,是以治之,非泛言外受之風寒,石頑謂指風水膚脹,亦頗有理。吐逆,是指水飲停于上焦,而不能下泄以致上逆者,此以辛苦泄破,通達下降,是以主之。《別錄》主頸腋癰腫,皆痰飲凝絡之癥治。頭痛,亦指飲邪凝聚,水氣上凌者而言。發汗,則驅除水濕之溢于膚腠者耳。利大小便,固通泄攻破之專職矣。
5.《本經》: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
6.《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
7.《藥性論》: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墮胎孕。
8.《日華子本草》: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癥瘕。
9.《本草圖經》:大戟,春生紅芽,漸長作叢、高一尺以來;葉似初生楊柳,小團;三月、四月開黃紫花,團圓似杏花,又似蕪荑;根似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色;秋冬采根,陰干。淮甸出者,莖圓,高三、四尺,花黃,葉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葉似芍藥。......治隱疹風及風毒腳腫。
10.《醫學啟源》:瀉肺。
11.《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
12.《藥證》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煩。
13.《現代實用中藥》:用于壯實體質之腹水、全身水腫、胸肋膜積水等。
1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殺蟲。
【大戟的復方】
①治水腫:棗一斗,鍋內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蓋之遍,盆合之,煮熟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無時。(《活法機要》)
②治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大戟(去皮,細切,微妙)二兩,干姜(炮)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用生姜湯調下,良久,糯米飲投之,以大小便利為度。(《圣濟總錄》大戟散)
③治水氣腫脹:大戟一兩、廣木香半兩。為末,五更酒服一錢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補之。忌咸物。(《綱目》)
④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粳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傷寒論》十棗湯)
⑤治腹水脹滿,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牽牛子一錢五分,紅棗五個。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⑥治忽患胸背、手腳、頸項、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食后臨臥,淡姜湯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氣實,加丸數不妨。(《三因方》控涎丹)
⑦治黃疸小水不通:大戟一兩,茵陳二兩。水浸空心服。(《本草匯言》)
⑧治溫瘧寒熱腹脹:大戟五錢,柴胡、姜制半夏三錢,廣皮一錢,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脈正宗》)
⑨治晚期血吸蟲病:京大戟鮮根洗凈,曬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飯后一小時用開水一次吞服,連續一至二次為一療程,總劑量約四至五克。同時每日在腫大肝脾處用艾溫灸三十分鐘和內服丹參合劑(丹參五錢,馬鞭草五錢)以助肝脾縮小。在治療期間必須禁忌食鹽。(《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淋巴結結核:大戟二兩,雞蛋七個。將藥和雞蛋共放砂鍋內,水煮三小時,將蛋取出,每早,去殼食雞蛋一個。七天為一療程。(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⑾治扁桃體炎:紅芽大戟五分至一錢,含服。(《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⑿治牙齒搖痛:大戟咬于痛處。(《生生編》)
⒀治頸項腋間癰疽:大戟三兩(浸酒炒,曬干),當歸、于白術各二兩。共為末;生半夏(姜水炒)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食后白湯下。(《本草匯言》)
【大戟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
大戟根洗凈,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鹽3錢,加水適量拌勻,吸入后曬干或烘干呈淡黃色,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溫開水送下,6~9次為一療程。共觀察60余例,均有顯著的消腫作用,一般經治6~7天后水腫即完全消失。患者服藥后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瀉。其瀉下作用常在服藥后2~4小時最為劇烈;如癥狀嚴重,可進食水果或冷糖開水,反應即可減輕。服藥期間用低鹽飲食,禁食生冷、辛辣、魚及豬頭肉等發物.禁用于孕婦、心力衰竭、食道靜脈曲張及體弱者。
②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或其他肝硬變腹水
大戟鮮根洗凈曬干磨粉,用小火焙成咖啡色,裝入膠囊,成人每次0.6~O.9克,隔日或隔2日服藥1次,7~8次后停藥1星期,以后視病情再服.若腹水巳退,可選用人參養榮丸等調理。曾試治20例,經服藥5~36次不等,顯效(腹水消失,健康改善,體力基本恢復)9例,好轉(腹水顯著減少,全身情況改善)9例,無效2例。治程中主要反應為腹瀉、惡心、嘔吐及腹痛等,經數小時后可自行消失;但亦有人觀察到,一般服粉劑0.6克時藥物反應都能耐受,如超過1.8克時,則反應增重,有惡寒、震顫、頭昏、煩躁、口干,有時呈極度恐懼感。反應可持續2~6小時,如及時處理即可緩解。禁忌證同前。
【大戟的藥理作用】
1.致瀉:對離體回腸的作用 各種京大戟生、制品煎劑對離體回腸均有興奮作用,腸蠕動增加,腸平滑肌張力提高。并隨著炮制醋液濃度的提高,收縮強度似有加強趨勢,其中50%、70%濃度興奮作用特別明顯。本品能刺激腸管,引起腸蠕動增加,產生瀉下作用。京大戟根乙醚抽出物有致瀉作用,熱水抽出物對貓有劇瀉作用。
2.對平滑肌作用:提取物能擴張末稍血管,興奮妊娠離體子宮。
3.抗菌作用 東北的大戟(Euphorbiasp.)鮮葉汁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但除去鞣質后,抗菌作用即消失,制劑保存數天或加熱亦可使抗菌作用減少甚至喪失。實驗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4.利尿作用 以生紅大戟水煎濃縮液(80g/kg),喂飼小白鼠,2-3小時后,其尿量明顯增加。
5.大戟與甘草合并用藥的影響:據我國歷代本草書籍之記載,大戟與甘草配伍是禁忌的,屬十八反之列。動物試驗證明,小鼠腹腔注射大戟、甘草混合后的乙醇浸出液,其半數致死量要比單獨應用大戟時小數倍,可見兩者配伍時大戟的毒性增加了,而且配伍的甘草愈多,毒性也愈大。如將大戟與甘草分別酒浸,而在給藥時方混合投予者,其毒性比共浸者為小,但仍比單用大戟時毒性大。小鼠口服大戟及甘草的煎劑亦獲得相似的結果。大戟、甘草均用50%乙醇浸劑給小鼠腹腔注射,甘草的LD50為12.4±0.7g/kg,大戟為30.0±5.5g/kg,大戟加甘草合用毒性增加。大戟煎劑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4.69±0.021g/kg,大戟加甘草(1:1)腹腔注射LD50為5.02±0.025g/kg,毒性未見增加。
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鈉溶液造成實驗性腹水,口服大戟煎劑或酒精浸液,都有利尿作用,如與甘草合用,其利尿和瀉下作用受到明顯抑制,甘草的用量比例愈大,其相反作用也愈強。因此,從治療腹水的角度來看,兩者合用是不適宜的。另有報道,用小鼠死亡作指標,認為大戟(品種未鑒定)與甘草煎劑并無相反作用。但所用劑量大小,試驗鼠全部未死,還需進一步試驗。
40%大戟煎劑0.5ml灌胃,無論大戟單用或與甘草合用,對小鼠瀉下作用無明顯差異。
離體小腸實驗:0.01%-1%的甘草煎劑對兔離體小腸的影響是高濃度時呈現抑制作用,但隨藥液濃度之降低,抑制作用也漸減弱,并漸呈現略興奮的作用;炙京大戟煎劑高濃度時收縮振幅變化不明顯或略降,低濃度時漸升,張力均降低;合用后,與同劑量的單味煎劑比較,高濃度時,抑制作用多有加強,當濃度漸低時,差異不顯著或略有抑制,且甘草之量大于京大戟時,尤為顯著。
鎮痛作用 采用YSD一4藥理生理實驗多用儀,電刺激箱進行測記。小鼠ig甘草或京大戟煎劑后,有一定鎮痛作用,且量越大越顯著,而京大戟又優于甘草。合用后,與同劑量之單味煎劑比較,當二藥等量時,鎮痛作用次于單味煎劑;當甘草的量大于京大戟時,鎮痛作用優于單味煎劑,并與用量有關,小劑量優于大劑量。
對離體蛙心作用 離體蛙心實驗:按斯氏Strdub離體蛙心灌流法制備離體蛙心,每組5個蛙心,共分20組進行實驗,取平均值作曲線并比較,0.31-5%的甘草及炙京大戟煎劑對離體蛙心的影響是高濃度時呈現明顯的抑制作用,低濃度時,作用較弱或不明顯;合用后,與同劑量的單味組比較,抑制作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強,且濃度越高越顯著,而0.63%的不明顯。
6.其他作用 根皮70%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動物,血壓輕微上升,腎容積顯著縮小,無論劑量大小,利尿作用均不顯著。健康成人服煎劑亦無明顯利尿作用。提取物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能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同屬植物京大戟日本變種EuphorbiapekinensisRupr.var.JaponensisMak.水浸液對家兔、豚鼠的離體及在位子宮呈收縮作用。黑海大戟EuphorbiaponticaProkh水浸劑、酊劑及用植物細粉做成的油膏,對于皮膚都有明顯刺激,長期應用可引起發紅、燒的感、小泡乃至脫皮。面部皮膚更加敏感。浸劑刺激性較弱。新加侖制劑注射于蛙或貓可使心跳停止于收縮期。可能含有強心甙。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