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的簡介】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系杜鵑花科落葉灌木,落葉灌木。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900種。中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余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傳說杜鵑花是由一種鳥吐血染成的。重慶西南,酉陽、秀山等地,盛產杜鵑花,大多都叫映山紅。
藥材名稱 杜鵑花
拼音 Dù Juān Huā
別名 紅躑躅、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杜鵑、艷山紅、山歸來、艷山花、滿山紅、清明花、紅柴丬花、燈盞紅花、山茶花、蟲鳥花、報春花、迎山紅、紅花杜鵑、春明花、長春花、應春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屬杜鵑花屬
種杜鵑花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山躑躅,處處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葉淺綠色,枝少而花繁,一枝數萼,二月始開,花如羊躑躅而蒂如石榴,花有紅者、紫者、五出者、千葉者。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其黃色者即有毒,羊躑躅也。
藥材基源:杜鵑花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dicum(L.) Sweet var.Ignescens Sweet]
采收和儲藏:4~5月花盛開時采收,烘干。
原形態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紅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黃色,無毛,樹皮縱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邊緣有睫毛。葉二型;春葉紙質,較短,夏葉革質,較長,卵狀橢圓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2-3cm,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疏被淡紅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脈上更多。花2-6朵,成傘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長約5-8m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7mm,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寬漏斗狀,玫瑰色至淡紅色、紫色,長3-5cm,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稀7-9,花絲中下部有微毛,花藥紫色;子房卵圓形,5室,長5-8mm,密被扁平長糙毛,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長1-1.2cm,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態環境:杜鵑花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疏灌叢中。
資源分布:杜鵑花分布于長江流或以南各地,東至臺灣,西到四川、云南。
生物學特性 喜陽光,但忌烈日曝曬,適于酸性土壤,忌含石灰質的堿土。宜在涼爽濕潤的環境栽培。
栽培技術 大量生產可用播種繁殖。溫度保持在15~20℃,濕度60%的條件下,播后2~3星期即可發芽。為保留良種也可分株繁殖。此外,扦插壓條也易成活。
化學成分 花含花色甙類和黃酮甙類。已鑒定的花色甙類化合物有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半乳糖甙(cyanidin-3-galactpside),矢車菊素3-阿立伯糖甙(cyanidin-3-arabinoside),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甙(cyanidin-3,5-diglucoside),矢車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cyanidin3-galactoside-5-glucoside);芍藥花素3,5-二葡萄糖甙(peonidin 3,5-diglucoside),和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malvidin3,5-diglucoside)。黃酮及黃酮甙類化合物有蕓香甙(rutin),杜鵑黃甙(azalein),槲皮素(quercetin),杜鵑黃素(azaleatin);山奈酚(kaempferol),5-甲醚3-半乳糖甙(5-methyl ether 3-galacto-side),杜鵑黃素3-半乳糖甙(azaleatin3-galactoside),杜鵑黃素3-鼠李糖甙(azaleatin 3-rhamnoside),楊梅樹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myricetin5-methyl ether 3-rhamnoside),楊梅樹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myricetin5-methyl ether 3-galactoside),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gossypetin3-galact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et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 3-rham-noside),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 3-arabinoside)。
藥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紅煎劑有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離出的結晶甲和結晶乙(黃酮化合物)也有鎮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劑有祛痰作用(酚紅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劑無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
性味 甘;酸;性平。
①《綱目》:"味酸,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溫。"
③《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酸辛,無毒。"
歸經 肝;脾;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杜鵑花的功效與作用】
杜鵑花主治和血;調經;止咳;祛風濕;解瘡毒。主吐血;衄血;崩漏;月經不調;咳嗽;風濕痹痛;癰癤瘡毒。
①《分類草藥性》:"治吐血,崩癥,去風寒,和血。"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月經不調,止紅崩;浸酒內服,可治風濕。果實止傷痛。"
③《四川中藥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內傷咳嗽。"
【杜鵑花的圖片】
【杜鵑花的復方】
①治月家病,經閉干瘦:映山紅二兩。水煎服。
②治跌打疼痛:映山紅子(研末)五分。用酒吞報。
③治流鼻血:映山紅花(生的)五錢至一兩。水煎服。(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白帶:杜鵑花(用白花)五錢,和豬腳爪適量同煮,吃湯和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