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防己的簡介】
粉防己,拼音:Fěn Fánɡ Jǐ,又叫漢防己、白木香,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的根。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或縱剖,干燥。生于山坡、丘陵地帶的草叢及灌木林緣。主產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痛之功效。還可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風濕痹痛、濕疹瘡毒、高血壓等癥的治療。
中文名 粉防己(漢防己)
分 布 山野丘陵地等
外文名 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采挖季節 秋季
粉防己的別名 漢防己、白木香。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落葉纏繞藤本。莖纖細,有縱條紋。葉互生,寬三角狀卵形,先端鈍,具小突尖,基部截形或略心形,兩面均被短柔毛,全緣,掌狀脈5條;葉柄盾狀著生。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頭狀聚傘花序,排成總狀,萼片4,花瓣4,雄蕊4,花絲連成柱狀體,上部盤狀,花藥著生其上;雌花萼片、花瓣與雄花同,心皮1。核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丘陵地帶的草叢及灌木林緣。主產浙江、安徽、湖北、湖南。
粉防己的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或縱剖,干燥。
粉防己的性狀 根不規則圓柱形,或剖切成半圓柱形或塊狀,常彎曲,彎曲處有深陷橫溝而呈結節狀,長5~15cm,直徑1~5cm。表面灰黃色,有細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質堅重,斷面平坦,灰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粉防己的化學成分 含多種異喹啉生物堿,主要有粉防己堿(tetrandrine)、防己諾林堿(fangchinoline)、輪環藤酚堿(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堿(dimethyltetrandrine)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粉防己的性味 性寒,味苦。
【粉防己的功效與作用】
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風濕痹痛、濕疹瘡毒、高血壓癥。
1、治皮水為病 四肢腫 水氣在皮膚中 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上五味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2、治風濕 脈浮身重 汗出惡風者:防己一兩 甘草半兩(炒) 白術七錢半 黃芪一兩一分(去蘆).上銼麻豆大 每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大棗一枚 水盞半 煎八分 去滓 溫服 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沖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后當如蟲行皮中 從腰下如冰 后坐被上 又以一被繞腰下 溫令微汗瘥.(《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
3、治風濕 惡風身體重者:防己四兩 黃芪四兩 甘草(炙)二兩蒼術(去皮)三兩.上為散.每服五錢 水二盞 姜二片 棗一個(擘破) 同煎至一盞 去滓溫服.(《全生指迷方》防己湯)
4、治支飲腹滿 口舌干燥 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上四味 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一丸 日三服 稍增 口中有津液;渴者 加芒硝半兩.(《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5、治膀胱水蓄脹滿 幾成水腫:粉防己二錢 車前、韭菜子、澤瀉各三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6、治水臌脹:粉防己一兩 生姜五錢.同炒 隨入水煎服.半饑時飲之.(《本草匯言》)
【粉防己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