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廉的簡介】
飛廉屬菊科植物,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圓柱形,具縱棱,并附有綠色的翅,翅有針刺。葉橢圓狀披針形,羽狀深裂,裂片邊緣具刺,頭狀花序干縮,總苞鐘形,黃褐色,花紫紅色,冠毛刺狀,黃白色,氣味微弱。
飛廉是中國傳統中藥材,有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的作用,又名飛輕(《本經》),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別錄》),飛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錯(《黑龍江中藥》),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藥物志》),大力王、楓頭棵,飛簾(蘇醫《中草藥手冊》)。
藥材名稱 飛廉
拼音 Fēi Lián
別名 飛輕(《本經》),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別錄》),飛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錯(《黑龍江中藥》),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藥物志》),大力王、楓頭棵。飛簾(蘇醫《中草藥手冊》)。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目菊目(Asterales)
科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菊亞綱最大的1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屬飛廉屬(Carduus Linn.)
種飛廉
出處 《本經》
來源 飛廉為菊科植物飛廉的全草或根。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莖;葉及花,鮮用或曬干用。
原形態 飛廉,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00厘米,具縱條棱,并附有綠色的翼,翼有齒刺。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厘米,羽狀深裂,裂片的邊緣具刺,上面綠色,具細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絲狀毛,后漸變光滑;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2~3枚,著生于枝端,直徑1.5~2.5厘米;總苞鐘形,長約2厘米,寬1.5~3厘米,苞片多層,外層較內層逐漸變短,中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長尖成刺狀。向外反曲,內層苞片線形,膜質,稍帶紫色?;ㄈ繛楣軤罨ǎ瑑尚?,紫紅色,花管長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藥合生;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長3毫米,頂端平截,基部收縮;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長約15毫米,呈刺毛狀。花期6、7月。
生境分部 飛廉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國各地。
性味 苦,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邸端幮哉摗罚?quot;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苦,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禁忌 《本草經集注》:"得烏頭良。惡麻黃。"
【飛廉的功效與作用】
飛廉主治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痹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佟侗窘洝罚?quot;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②《別錄》:"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
?、邸端幮詼S》:"主留血。"
④《唐本草》:"療疳蝕,殺蟲。"
?、荨端穆暠静荨罚?quot;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
?、蕖毒V目》:"治頭風旋運。"
?、摺段鞑爻S弥胁菟帯罚?quot;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跌打瘀腫,惡瘡,燒傷,燙傷。"
⑧蘇醫《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清熱,消腫。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帶過多,月經過多;外用治疔瘡腫毒,痔瘡腫痛。"
【飛廉的圖片】
【飛廉的復方】
?、僦侮P節炎:老牛錯(全草)一斤,何首烏三兩,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龍江中藥》)
②治無名腫毒,痔瘡,外傷腫痛:老牛錯莖葉,搗成泥狀,敷患處。(《黑龍江中藥》)
?、壑勿崮湮g口齒及下部:飛廉蒿燒作灰,搗篩,以兩錢匕服(每次煎兩小時),每日服二次。(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
備注西藏以同屬植物科刺飛廉作飛廉入藥,其特征:莖具翼,有刺,幼時被白色柔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淺裂,邊緣有齒,齒上有針刺。頭狀花序單生;總苞片數層,先端具刺;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稍扁,具光澤;冠毛白色多層,基部合生。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