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為忍冬科植物飯湯子的根。
【植物形態】飯湯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剛毛莢蒾。 落葉灌木,高至4米。 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闊楔形,邊緣中部以上有銳鋸齒,下面暗綠色,脈上有絹毛;葉柄短,長約8毫米,無毛。 聚傘花序頂生,徑3~4厘米,具膜質早落的線狀苞片;花梗長約5厘米,有毛。 花白色;萼5裂,紫色,有毛;花冠5裂;雄蕊5。 漿果卵形,有嘴,長約7毫米,光滑,熟時橙紅色,內有種子1粒。 花期5~6月。 果熟期10月。 生于山坡、山谷灌叢中。 分布長江流域。
雞公柴的功效與作用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白濁,和酒煎服。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肺癰。
中文學名 茶莢蒾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茜草目
屬 莢蒾屬
分布地區
產于陜西南部,長江以南,東至臺灣,以及西南至云南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忍冬科
種 茶莢蒾
雞公柴的功效與作用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白濁,和酒煎服。"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肺癰。"
性狀鑒別:本品長短不一,頂端多彎曲,全體被灰白色短茸毛,尤以花序為多。枝略呈四棱形,具縱溝槽及細條紋,紫褐色,灰綠色,有的具暗紫色斑紋,較下部的外皮呈片狀剝落,剝落處光滑,節間長2~7cm,節上有明顯的對生葉痕及長卵形芽跡,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外圍淡綠色或紫褐色,木質,髓部類白色,海綿質。葉皺縮卷曲,多破碎,具短柄,展平后,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上面綠褐色,背面灰綠色,密被細小腺點,葉緣具淺波狀鋸齒,脈網狀,背面明顯凸出,葉片紙質。穗狀花序灰綠色,長2~12cm;苞片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灰綠色至黑褐色;花萼筒狀鐘形,5齒裂,花冠淡棕色,二唇形。小堅果橢圓形或卵形,褐色,光滑。氣濃香,味微苦。
顯微鑒別:1.雞骨柴嫩枝(直徑約1mm)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小長方形細胞,排列整齊,外被多數非腺毛和腺毛,表皮內側為數列厚角細胞,大小不等,胞壁波狀彎曲。皮層狹窄。內皮層明顯。中柱鞘厚壁組織排列成環狀,由纖維及長方形或類方形的石細胞組成。維管束呈筒狀,外韌型。韌皮薄壁細胞內含黃棕色透明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寬,細胞均木化,導管單列,徑向排列,木射線多為1~3列細胞。髓部寬廣,細胞壁較厚,外圍的幾列細胞較小,壁厚,木化,壁孔明顯。
2.雞骨柴粗枝(直徑約3mm)橫切面:內皮層不明顯,在中柱鞘與韌皮部之間,形成1列徑向延長的大型木栓化細胞,垂周壁彎曲。本品厚角組織,薄壁組織、木射線及髓細胞中均含細小淀粉粒,髓細胞中并散在草酸鈣柱晶和方晶。
3.雞骨柴葉表皮平面觀:上表皮細胞呈不規則多角形,平周壁多平滑,被非腺毛和小腺毛。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平周壁角質層呈細波狀紋理,可見小腺毛與金黃色腺鱗。氣孔為不定式,副衛細胞4~6,非腺毛多生于脈上表皮。
粉末鑒別:雞骨柴粉末:非腺毛眾多,由1~10余個細胞組成,有的有分叉,全長30~400μm,基部寬10~40μm,壁較厚,外壁有齒狀角質層紋理,表面具疣狀突起。小腺毛甚多,全長30~40μm,腺頭球形,細胞2,直徑20~30μm,單細胞柄。腺鱗大,圓形,直徑60~100μm,多由8個分泌細胞組成,充滿棕黃色物質及圓形油滴。石細胞多見,較小,正方形、長方形或類圓形,溝孔及圓形單紋孔均甚明顯。草酸鈣柱晶和方晶長15~30μm,寬6~12μm。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