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肉,肉質鮮嫩,脂肪較少,且含有獨特的鮮香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它是歐洲,南美以及亞洲多國的烹飪傳統中重要的一部分。食用馬肉最多的八個國家,每年大約消耗470萬匹馬。由于馬的數目不多且價格較貴,所以市場普及率沒有牛羊肉高,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鎂、鋅、硒等礦物質,具有恢復肝臟機能并有防止貧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是哈薩克族著名的傳統美食之一。
中文學名 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索動物亞門
綱 哺乳動物綱
目 奇蹄目
科 馬科
馬肉的來源
為馬科動物馬的肉。
馬肉的動物形態
馬(《詩經》) 體長約1.5~2.5米,高約1~1.5米。毛色隨種類而不同。頭、面狹長,耳直立能動.前額闊,上披長毛如發.頸部長,有鬃毛,自頭后沿頸背向下披垂。軀干部長,胸部比腹部寬大。四肢細長,下部有距毛,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一部分無毛而有堅固的灰白色胼胝體,俗稱"夜眼"。足趾僅第3趾發達,成末端卵圓形的實性蹄;第2,第4趾均退化。尾自基部末端,具總狀長毛,形如塵拂。 本動物的皮(馬皮)、骨(馬骨)、鬃毛(馬鬃)、齒(馬齒)、蹄甲(馬蹄甲)、雄性外生殖器(白馬陰莖)、項上部之皮下脂防(馬髻膏)、心(馬心)、肝(馬肝)、胎盤(駒胞衣)、乳汁(馬乳)以及腸胃道所生的結石(馬寶)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馬肉的功效與作用】
馬肉的性味
甘酸,寒。 ①《別錄》:"味辛苦,冷。" ②《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③《本經逢原》:"辛,溫。" ④《醫林纂要》:"甘酸,寒。"
馬肉的功用主治
①《別錄》:"主除熱下氣,長筋,強腰脊。脯療寒熱痿痹。" ②《食療本草》:"主腸中熱。" 馬肉的宜忌
①《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馬肉必加劇。" ②《食療本草》:"患瘡人切不得食,加增難瘥。" ③《日華子本草》:"馬肉忌蒼耳、生姜。"
【馬肉的圖片】
【馬肉的選方】
①治豌豆瘡:馬肉煮爛,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頭店白禿:馬肉煮汁洗。(《圣惠方》)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