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的簡介】
木棉花,中藥名。為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的干燥花。春季花盛開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中文學名木棉花
別稱木棉、斑枝花、瓊枝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錦葵目
科木棉科
屬木棉屬
種木棉
分布區域海南、臺灣、廣西、云南和四川等地
采收季節春季花盛開時采收
用量春季花盛開時采收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木棉花的來源
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
木棉花的植物形態
木棉(楊孚《異物志》),又名:古貝(《南州異物志》),斑枝花(《汪右丞集》),攀枝花(《綱目》),瓊枝(《梧潯雜佩》),英雄樹。
大喬木,高可達25米。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圓錐形的刺;枝平伸。掌狀復葉,葉柄長8~12厘米;小葉5~7枚,具柄,薄革質,矩圓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10~20厘米,寬5~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或漸狹,全緣,兩面均禿凈。花大,紅色,直徑約12厘米或過之,葉前開放,聚生于枝的近頂端;萼厚革質,長3.5~4.5厘米,外面禿凈,內被絲毛,分裂為闊而鈍的裂片;花瓣5,肉質,矩圓形,長8~10厘米,兩面多少被星狀柔毛,但內面稍稀疏;雄蕊管短,多列,最內5枚于頂端分叉,每1分又有花藥1枚,中間10枚較短,最外的多數,合生為5束;子房5室,胚珠多數,柱頭5裂。蒴果大,矩圓形,木質,長10~15厘米,寬4.5~5厘米,果瓣內有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花期3月。果期5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木棉根)、樹皮(木棉皮)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木棉花的采集
春季采收盛開花朵,曬干或烘干。
木棉花的藥材
干燥花多皺縮,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狀,頂端3~5裂,厚革質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規則縱皺,內面被灰黃色短絨毛;花瓣5片,分離,皺縮戌破碎,外面棕黃色或深棕色,具縱紋,被星狀毛,內面紅棕色,被少數星狀毛;雄蕊多數,花絲紅棕色,扭曲,具粗縱紋,花藥大部脫落。味淡微甘。
產廣東、廣西等地。
古書所載的木棉,常與錦葵科棉屬植物混淆不分。《綱目》木棉條集解中即包括錦葵科棉屬植物在內,而所述"交廣木棉",乃為木棉科植物。
【木棉花的功效與作用】
木棉花的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
木棉花的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治泄瀉,痢疾,血崩,瘡毒,金創出血。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痢癥,白者更妙。"
②《本草求原》:"紅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飲。"
③《嶺南采藥錄》:"消暑。"
④《中藥新編》:"利尿及健胃。"
⑤《南寧市藥物志》:"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⑥《廣西中藥志》:"去濕毒,治惡瘡。"
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菌痢。"
木棉花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木棉花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