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箭的簡介】
青箭,為爵床科植物柔刺草的全草。全株可入藥,有調經、消腫、去瘀、止痛、接骨之效,可治跌打、貧血、黃疽、風濕等功效。
藥材名稱 青箭
拼音 Qīnɡ Jiàn
英文名 Herb of Drooping Clinacanthus
別名 柔刺草、竹枝黃、竹橫、剽黃、小接骨、竹葉青、竹兒王、竹節王、拔彈藤、柔枝節骨草、鱷嘴花。
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藥材基源 為爵應酬科植物扭序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Clinacanthus nutans (Burm. F.) Lindau [Justicia nutans Burm.f.]
采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扭序花,高大草本。直立或有時攀援狀;莖圓柱表,干時黃色,有細密的縱條紋?;ü谏罴t色,花冠管基部較狹而稍彎曲,向上漸大,冠桅二唇形,上唇直立,披針形,2形裂,下唇長圓狀三角形,3淺裂;雄蕊2,著生近花冠管喉部,花藥1室;花盤環狀,子房無毛,每室有2個胚珠,花柱細線狀,柱頭單一。蒴果。花期4-5月。
生態環境 生于疏林或灌叢內。
資源分布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性狀鑒別 本品為帶葉枝條。莖表面具細致縱行紋理,嫩枝有短柔毛。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的略彎曲呈鐮刀狀,長3-11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具短柄。
化學成分 根莖含羽扇豆醇(lupeol),白樺脂醇(betul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性味 味微苦;淡;性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青箭的功效與作用】
青箭的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舒筋。主濕熱黃疸;風濕痹痛;月經不調;跌打腫痛;骨折。
青箭的作用
1.《廣西植物名錄》:調經,去瘀,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貧血,黃疸,風濕。
2.《中草藥植物》:有清肝利膽作用,治療黃疸和肝炎腹水。
【青箭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