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落葉攀援狀灌木。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3cm,寬2—6cm,兩面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被毛,宿存葉柄基部呈刺狀。傘房狀穗狀花序頂生;萼筒細管狀,長約6cm,先端5裂;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形,白色后變紅色,有香氣;雄蕊10,2輪;子房下位,1室,花柱絲狀。果實橄欖狀,黑褐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主產(chǎn)四川、福建、廣東、廣西。本種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qū)蟲藥,于治療小兒病患上至少已有1600多年歷史。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臺灣、中國、印度、緬甸至菲律賓等地
拉丁學(xué)名 Quisqualis indica L.
種 使君子
別名 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
二名法 Quisqualis indica
中文學(xué)名 使君子
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健脾。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乳食停滯;腹脹;瀉痢。
生長環(huán)境 山坡、路旁、平地、灌木叢中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屬 使君子屬
目 桃金娘目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科 使君子科
基本資料
【英文名】FRUCTUS QUISQUALIS
【學(xué)名】Quisqualis indica
【別 名】留求子(《南方草木狀》)、史君子(侯寧極《藥譜》)、五棱子(《藥材資料匯編》)、索子果(《南寧市藥物志》)、冬均子、病柑子(《中藥材手冊》)。相傳潘洲醫(yī)生郭使君治療小兒諸疾獨用此藥,且療效較好,后人為了紀念他,號此藥為使君子。
【處方名】使君子、君子、使君子仁、使君子肉、使君肉、使君仁、君子肉、炒使君子仁、使君子肉
處方中寫使君子、君子指殼君子,或稱殼使君。是指帶殼的果實。
使君子仁又名使君子肉、使君肉、使君仁、君子仁、君子肉。是將使君子除去外殼,所得的凈仁生用入藥者。
炒使君子仁又名炒使君子肉、炒使君肉、炒使君仁。是使君子仁用文火炒至微黃有香氣入藥者。
【商品名】建使君子:又名建使君、建君子。為產(chǎn)于福建省福清、莆田地區(qū)者。形圓而果仁飽滿、品質(zhì)最佳。
川使君子:又名川使君、川君子。為產(chǎn)于四川者。品質(zhì)較次。
使君子:為各地所產(chǎn)使君子的統(tǒng)稱。以個大、果皮色黃、果仁飽滿者為佳。
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溫;小毒。歸脾;胃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搗碎入煎;或入丸、散;去殼炒香嚼服,小兒每歲每日1粒-1粒半,總量不起過20粒。
禁/宜人群
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yīng)。
炮制方法
使君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使君子仁:取凈使君子 除去外殼。
炒使君子仁:取使君子仁,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氣。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使君子的功效
【功效主治】
殺蟲;消積;健脾。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乳食停滯;腹脹;瀉痢。用于蛔蟲、蟯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開寶本草》: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療瀉痢。
《綱目》: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驅(qū)蟲,用于蛔蟲證、蟯蟲證
本品善驅(qū)蛔蟲和蟯蟲,尤善驅(qū)蛔。因其味甘甜,故尤宜于小兒。輕證單用炒香嚼服即可。重證當配伍苦楝皮、蕪荑等驅(qū)蟲之品。
消積,用于小兒疳積
與檳榔、神曲、麥芽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積,面色萎黃,腹痛有蟲,形瘦腹大,如肥兒丸。
健脾益胃
使君子甘溫,入脾胃二經(jīng),能健脾益胃。《本草經(jīng)疏》載:“使君子,療瀉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diào),勞倦內(nèi)傷,久病纏綿,均可導(dǎo)致脾胃虛弱,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水谷停滯,清濁不分,混雜而下,遂成瀉痢,癥見: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飲食減少,脘腹張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可用使君子,健脾益胃,使脾胃之氣健旺,運化復(fù)常,則瀉痢自止。
名家論述
《本草綱目》:凡殺蟲藥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甘而殺蟲,亦一異也。凡大人小兒有蟲病,侵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數(shù)枚,或以殼煎湯咽下,次日蟲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亦良。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
《本草經(jīng)疏》:使君子,為補脾健胃之要藥,小兒五疳,便濁瀉痢及腹蟲,莫不皆由脾虛胃弱,因而乳食停滯,濕熱瘀塞而成,脾健胃開,則乳飲自消,濕熱自散,水道自利,而前證俱除矣。不苦不辛,而能殺疳蛔,此所以為小兒上藥也。
《本草正》:使君子,凡小兒食此,亦不宜頻而多,大約性滑,多則能傷脾也。但使君子專殺蛔蟲,榧子專殺寸白蟲耳。
《本草正義》:使君子,甘溫是溫和之溫,殊非溫燥可比,故能助飲食之運化,而疏導(dǎo)腸中積滯,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開寶》所謂小便白濁者,即指疳積癥而言。凡小兒腹膨有積,每每小便如粉漿,此蓋腎中輸尿之路,分泄不清,即以飲食所化之精液,并入小溲而出,所見最多,非大人之赤白濁,不可誤認。又謂其主瀉痢,亦是疳積中之一癥,惟其消化失職,以致大便改常,或為泄瀉,或為積滯,此物又能助消化,且去積滯,故并治之,即瀕湖所謂能益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之意也。
《開寶本草》: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療瀉痢。
《本草綱目》: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性味】
味甘;性溫;小毒。
《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本草正》:味甘,氣溫,有小毒。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二經(jīng)。
《本草新編》:入脾、胃、大腸。
《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
使君子的作用
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使君子有較強的驅(qū)蟲作用,并能抑制皮膚真菌。臨床上運用使君子治療蛔蟲病、蟯蟲病、腸道滴蟲病,療效顯著。
驅(qū)蛔蟲作用
使君子在體外試驗中對蚯蚓、水蛭、豬蛔等均有較強的抑制效果。
驅(qū)蟯蟲作用
對于自然感染鼠蟯蟲的小鼠的實驗結(jié)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驅(qū)蟯作用,對于幼蟲,使君子粉劑無效,但使君子粉劑和百部粉劑合用,則稍有效果。
抗皮膚真菌作用
使君子水浸劑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使君子粉劑對自然感染的鼠蟯蟲病有一定的驅(qū)蟯作用。與百部粉劑合用,效力較單用時好,且對幼蟲亦稍有作用。水浸劑(1:3)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有某些抑制作用。抗腸寄生蟲:水浸劑或乙醇浸劑36%濃度,對體外保溫培養(yǎng)的豬蛔蟲5分鐘可使麻痹;使君子油40%濃度,經(jīng)30分鐘,尚不能麻痹豬蛔蟲,而去油水浸劑19%濃度3分鐘即可使豬蛔蟲麻痹,在蟲體麻痹前均先有短暫興奮現(xiàn)象;使君子仁、殼及葉100%前劑對蚯蚓有麻痹作用,葉作用強于仁、殼,而毒性較小;0.1%使君子酸鉀可使蚯蚓在8小時內(nèi)死亡,對豬蛔蟲亦有抑制作用。
毒性
使君子毒性不大,粗制品(26.6克/公斤)給犬口服,除產(chǎn)生嘔吐,呃逆外,并無其他中毒癥狀,其樹膠于0.83克/公斤時產(chǎn)生同樣作用。水浸膏皮下注射于小鼠,數(shù)分鐘后,即呈抑制狀態(tài),呼吸緩慢不整,1—2小時后全身發(fā)生輕度驚厥,隨即呼吸停止。最小致死量為20克/公斤。使君子油50--100毫克/10克給小鼠或家兔口服。未見中毒現(xiàn)象。
使君子配伍及治病驗方
(一)藥用配伍
使君子性溫,味甘。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用于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配蘆薈:使君子性味甘溫,功專殺蟲消積,益胃消疳。蘆薈性味苦寒,為功下通便之品,即能瀉熱通便,又可驅(qū)逐腸蟲。二藥配對同用,使君子得蘆薈通便,又可驅(qū)逐腸蟲.使君子得蘆薈之助,殺蟲之力增強,具有較好的泄熱消積.驅(qū)殺腸蟲的作用。宜用于蟲積于腸,熱壅便秘之癥。
配苦楝皮:使君子殺蟲,消積健脾,苦楝皮殺蟲,清熱燥濕,二藥配伍,能驅(qū)蟲,消痞。
配百部:二藥都能殺蟲,二藥合用,殺蟲之力更強,可驅(qū)蟯蟲。
配檳榔:使君子消積健脾殺蟲,檳榔殺蟲降氣行滯,二藥合用,相須配對,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而加強殺蟲藥力,并能行氣消積,可治蟲積腹痛,厥逆。《萬病回春》即用使君子配檳榔,治“黃病愛吃生米、茶葉、桴炭、泥土、瓦屑之類”。
配伍芒硝:使君子殺蟲;芒硝瀉下通便.二者合用 有殺蟲通便之功效 臨床用于驅(qū)殺蛔蟲。
配伍雞內(nèi)金、白術(shù):使君子消疳化積;雞內(nèi)金運脾消食;白術(shù)健脾益氣.三藥共用 有消疳化積、健脾益氣之功效 用于治療小兒疳積、納呆屬脾虛者。
(二)治病驗方
蟯蟲病:適量的使君子仁。將使君子仁炒香后嚼服(咬碎吞服),幼兒每天3至15粒,成年人15至30粒,分三回服用,連續(xù)服用15天為一個療程。服完一個療程后間隔一個月再服第2個療程。用藥中,也許會伴有輕度惡心,頭暈,偶有呃逆的癥狀,但是均會自行消失。
腸道滴蟲病:使君子仁適量的,炒黃。成年人嚼服,兒童研末服。一歲之內(nèi)的幼兒每天用藥3g,1至3歲的幼兒每天用藥5g,可分次服用;成年人每天用藥15g,頓服。連續(xù)服用3至5天為一個療程,假如一個療程后沒有痊愈者必要的時候隔3至5天再服1至2個療程。
小兒肛管直腸脫垂:使君子仁適量的,麥芽糖適量的,精瘦豬肉100至250g。將使君子仁搗爛后加入麥芽糖制成每丸重3g的丸劑,每回服1丸;同時將豬肉燉熟,喝湯吃肉,平均每三日一回,三回為一個療程。
蛔蟲病:使君子仁適量的(干品)。將使君子仁炒香,于早餐后一至兩小時一回嚼服。12歲以下兒童服用10g,13歲以上兒童服用20g。
膽蛔腹疼:使君子7至10粒研粉,烏梅3g,川椒3g,水煎取汁送服,每天兩至三回。
小兒疳積:使君子仁30g,厚樸,陳皮,川芎各0.3g,共研成粉末,煉蜜為丸,三歲以下服一粒,三歲以下服半粒,陳米飲化下。
小兒蛔蟲病:使君子仁,百部同量,各研粉,攪拌均勻,每次服3g,空肚子時服。
中耳炎:使君子,明礬,冰片適量的(比例為4:3:1),將使君子數(shù)枚,撬一小孔,分別塞入黃豆大的明礬一塊,燒至明礬溶化,加冰片少量,共研成末,先使用雙氧水或者生理鹽水洗患耳,擦干凈,再把藥粉少量吹入患耳內(nèi),每天一回,輕者用藥一回,重者兩至三回即愈。
蟲牙痛:用使君子煎湯。頻頻漱口。
脫肛:使君子搗爛后放入適量麥芽糖(即麥芽糖),制成丸藥;每丸3g,燉瘦豬肉60至150g,3日服藥一回,三回為一療程。
使君子副作用
(一)用藥禁忌
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yīng)。
《綱目》:忌飲熱茶,犯之即瀉。
《本草經(jīng)疏》:忌食熱物。
《本草匯言》:脾胃虛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則發(fā)呃。茍無蟲積,服之必致?lián)p人。
《嶺南采藥錄》: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發(fā)呃逆,兒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惟用其殼煎水飲之,即止。
(二)宜忌配伍
服藥時忌飲熱茶。《本草綱目》載:“忌飲熱茶,犯之即瀉”。《本草經(jīng)疏》亦載:“忌食熱物。”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yīng)。一般在停藥后即可緩解。必要時可對癥用藥,《本草匯言》曰:“脾胃虛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則發(fā)呃”,“茍無蟲積,服之必致?lián)p人”。
(三)使用注意
副作用可有呃逆,用其殼煎水飲服可止;多服還可出現(xiàn)眩暈、惡心等反應(yīng)。
生食副作用較大;炒后副作用稍輕。
使君子不宜與熱藥、熱茶同服,否則易致腹瀉。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搗碎入煎劑;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用或單用,作1~2次分服。
(四)鑒別應(yīng)用
使君子與榧子:二藥均味甘毒小,既不傷脾胃,又能驅(qū)殺腸寄生蟲,且多含油脂,性潤滑腸,驅(qū)蟲不需另加瀉藥,但榧子以驅(qū)殺鉤蟲與蟯蟲較好,使君子以驅(qū)除蛔蟲較好,榧子有潤肺止咳作用。而使君子有益脾胃,除虛熱.療疳作用。
使君子與苦楝皮:二藥都能驅(qū)蟲,且都以驅(qū)殺蛔蟲為主,但苦楝皮苦寒有毒,然而有清濕熱療疥癬、瘡癩的作用,使君子甘溫益脾胃,有良好的療疳積除虛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