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簡介】
桑,喜光,幼時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濕能力極強。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瘠薄和輕堿性,喜土層深厚、濕潤、肥沃土壤。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藥材名稱 桑
拼音 sāng
拉丁學名 Morus alba L.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蕁麻目
科 ???/span>
亞科 桑亞科
族 桑族
屬 桑屬
種 桑
原形態(tài) 喬木或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徑可達50厘米,樹皮厚,灰色,具不規(guī)則淺縱裂;桑冬芽紅褐色,卵形,芽鱗覆瓦狀排列,灰褐色,有細毛;小枝有細毛。葉卵形或廣卵形,長5-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1.5-5.5厘米,具柔毛;托葉披針形,早落,外面密被細硬毛。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ㄆ?-5月,果期5-8月。
化學成分 桑葉含蕓香甙、槲皮素、異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內消旋肌醇、昆蟲變態(tài)激素牛膝甾酮和蛻皮甾酮、溶血素、綠原酸。揮發(fā)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異丁酸、戊酸、異戊酸、己酸、異己酸、水楊酸甲酯、愈創(chuàng)木酚、酚、鄰苯甲酚、間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檸檬酸、琥珀酸、棕櫚酸、棕櫚酸乙酯、三十一烷、羥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門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并含維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葉酸105微克%,5-甲酰四氫葉酸22微克%,維生素B1-460微克%,維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膽堿、胡蘆巴堿,以及銅10p.p.m.、鋅16p.p.m.、硼35p.p.m.、錳270p.p.m.。
生長習性 喜光,幼時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濕能力極強。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瘠薄和輕堿性,喜土層深厚、濕潤、肥沃土壤。根系發(fā)達,抗風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
分布情況 該種原產中國中部和北部,現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qū),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 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毒性 10%桑葉注射液小鼠(體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當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當于人用量的60倍連續(xù)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肝、腎、肺等無損害。若給予更大劑量,則使上述臟器發(fā)生變性和出血。
【桑的功效與作用】
桑葉可疏散風熱;清肺;明目。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無痰;咽干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桑的圖片】
【桑的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鮮桑葉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炭疸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劑還有殺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
桑葉在脫皮固酮對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島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癥均有降血糖作用。脫皮固酮促進葡萄糖轉變?yōu)樘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認為桑葉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3、其它作用
對鼠腸肌有抑制作用。對動情期子宮有興奮作用。稀釋液靜脈注射可出現暫時的血壓下降。脫皮激素能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產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蟲脫皮。對人體能促進蛋白質合成,排除體內膽固醇,降低血脂,桑葉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飼小鼠可減慢生長率。10%桑葉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頭肌或滴入兔眼結膜內,均未發(fā)現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過敏性實驗為陰性。對羊紅血球未見溶血反應。桑菊飲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指數,使嗜酸性細胞增多。
【桑的臨床應用】
治療下肢象皮腫:采用10%桑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間隔10天后再給以第二或第三療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時開始綁扎患肢。臨床觀察各期象皮腫病人共512例計352條腿,經一療程后基本治愈(腿圍縮小恢復正?;蚪咏?,皮膚變薄,皮下組織極度松軟,自覺癥狀消失,勞動力完全恢復)者計38條腿,占10.2%;顯著進步(腿圍顯著縮小,皮膚、皮下組織大部松軟,自覺癥狀顯著改善,勞動力有所提高)者計166條腿,占47.2%;進步(腿圍稍有縮小,皮膚、皮下組織略感松軟,自覺癥狀稍減,勞動力稍微增進)者計149條腿,占42.3%;無效者僅1條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腫患者,治療后多數腿圍能接近正?;蛎黠@縮小,三期以上病人則多難恢復到健肢水平。亦有單用桑葉注射液觀察20例,結果證明對絲蟲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療效,對象皮腫有一定的軟化及消腫作用。經驗認為,"綁扎"是治療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可晝綁夜松,綁扎得好的腿圍縮小較快,如綁扎不緊、走路過多或不能長期堅持者,則療效不佳。如能同時綁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確實效果。療程結束后仍需長期堅持綁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發(fā)冷、發(fā)熱、頭暈等反應(可能與制劑不純有關),一般較輕微,不影響治療;個別病人注藥后發(fā)生全身不適,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動,需臥床1~2日,可逐漸減輕。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y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yī)養(yǎng)生、中醫(yī)藥膳、中醫(yī)按摩、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推拿、中醫(yī)針灸、中醫(y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y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yè)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y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