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的簡介】
水葫蘆,(拉丁文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屬于雨久花科、鳳眼藍屬的一種漂浮性水生植物。亦被稱為鳳眼藍、浮水蓮花、水葫蘆、布袋蓮。鳳眼蓮曾一度被很多國家引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鳳眼蓮莖葉懸垂于水上,蘗枝匍匐于水面。花為多棱喇叭狀,花色艷麗美觀。葉色翠綠偏深。葉全緣,光滑有質感。須根發達,分蘗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環境、凈化水質的良好植物。在生長適宜區,常由于過度繁殖,阻塞水道,影響交通。
喜歡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性也很強,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鳳眼藍對氮、磷、鉀、鈣等多種元機元素有較強的富集作用,其中對大量元素鉀的富集作用尤為突出。在現有鳳眼蓮資源化利用方式中,較為簡易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機肥及生產沼氣,也可直接利用其干粉或將燃燒后的灰分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使用。由于鳳眼蓮含有較高的粗蛋白、粗纖維及粗脂肪,可用作飼料。
藥材名稱 水葫蘆
拼音 Shuǐ Hú Lu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Waterhyacinth
別名 大水萍、水浮蓮、洋水仙、鳳眼藍、浮水蓮、水蓮花、水鴨婆。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鴨蹠草目
亞目雨久花亞目
科雨久花科
屬鳳眼蓮屬
種鳳眼蓮
出處 出自《廣西植物名錄》。
藥材基源:水葫蘆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Pontederia crassipes Mart.]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鳳眼蓮 多年生浮水或生于泥沼中的草本。須根發達。葉叢生于縮短莖的基部,葉柄長或短,中下部有膨大如葫蘆狀的氣囊,基部有鞘狀苞片;葉片卵形或圓形,大小不等,寬2.5-12cm。花莖單生,高13-30cm,中上部有鞘狀苞片;穗狀花序有花6-12朵;花被6裂,長約5cm,青紫色,管彎曲, 外面靠近基部處有腺毛;上面一枚較大,藍色,中央有黃色斑點;另外5枚近相等;雄蕊3長2短;長的伸出花外;子房無柄,花柱線形。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內。種子多數,卵形,有縱棱。花期夏、秋季。
生態環境:水葫蘆生于水塘中。
資源分布:水葫蘆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長江以南地區廣泛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和陽光,畏寒冷,在水溫18-22℃,水深30cm左右時生長最好。天然繁殖能力極強。 栽培技術 用分株法繁殖。在高溫季節繁殖生長力極強,根系發達,其宿根和匍匐枝可天然繁殖,將其分割栽入水下泥土或投入水中,就能很快到處蔓延繁殖,不僅具有凈化水面的功能,又是很好的飲料和綠肥。
化學成分 水葫蘆,根含赤霉素類(gibberellins)成分以及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油酸甘油酯[glycerol 1,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花含花色甙,其結構為[6'''-(飛燕草素-3-龍膽二糖基)][6″-芹菜素7-葡萄糖基]丙二酸酯
性味 辛;淡;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水葫蘆的功效與作用】
水葫蘆疏散風熱;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主風熱感冒;水腫;熱淋;尿路結石;風疹;濕瘡;癤腫。
《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除濕,祛風熱。外敷熱瘡。
【水葫蘆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