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的簡介】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水仙鱗莖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堿、多花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外科用作鎮痛劑;鱗莖搗爛敷治癰腫。牛羊誤食鱗莖,立即出現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
冬季至春季開放的花。酢漿草的同類植物。有近萬個品種。
藥材名稱 水仙
拼音 Shuǐ Xiān
英文名 Bulbus Narcissi Chinensis
別名 金盞銀臺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石蒜科
屬水仙屬
種多花水仙
變種水仙
二名法Narcissus tazetta chinensis
來源 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的鱗莖。春、秋采挖較佳。將鱗莖挖起后,截去苗莖、須根,用開水潦后,曬干;或縱切成片,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扁平直立,質厚,長30~45cm,寬1~1.8cm,先端鈍,全緣,上面粉綠色。花莖扁平,約與葉等到長;花4~8朵,排列成傘形花序,花香,直徑2。5~3cm,花被高腳碟形,裂片倒卵形,擴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淺杯狀,淡黃色;雄蕊6;子房下位。蒴果胞背開裂,由綠色轉至棕色。花期冬季,果期次年4~5月。
生境分部 多栽培于花圃、家庭中。主產廣東、福建。
性狀 鱗莖呈圓形,或微呈錐形,直徑4~5cm。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外皮,扯開后,內心為多數相互包裹的白色瓣片(鱗片)。質地輕。
化學成分 含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石蒜堿(lycorine)、多花水仙堿(tazettine)、漳州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
性味 性寒,味甘、苦;有毒。
【水仙的功效與作用】
水仙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用于癰腫瘡毒、蟲咬、乳癰、魚骨鯁喉。
【水仙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