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草的簡介】
通經草,中藥名。為中國蕨科粉背蕨屬植物銀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的全草。植物銀粉背蕨,分布于全國各省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以及蘇聯、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具有活血調經,止咳,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赤白帶下,肺癆咳血,大便泄瀉,小便澀痛,肺癰,乳癰,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肋間神經痛,暴發火眼,瘡腫。 中文學名 通經草
界 植物界
門 蕨類植物門
綱 蕨綱
目 真蕨目
科 中國蕨科
屬 粉背蕨屬
種 銀粉背蕨
采收時間 夏秋季
毒 性 無毒《湖南藥物志》
貯 藏 曬干置于干燥通風處 拼音Tōnɡ Jīnɡ Cǎo
英文名Silvery Aleuritopteris
別名金絲草、止驚草、金線銅皮、鐵骨草、分經草、小孩拳、伸筋草、金錢銅皮、紫背金牛草、石崖茶、銅絲草、豬棕草、還陽草、還陽參、金牛草、卷葉鳳尾草、鐵絲蕨、巖飛草、明琥珀草、白背連、鐵刷子、鐵桿草、花葉豬棕草、花郎雞
出處出自《山西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銀粉背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Fee[Pteris argentea Gmel.;Cheilanthes arentea Kuntz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去凈泥土,捆成小把,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狀莖直立,密被紅棕色邊的亮黑色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葉柄長7-20cm,有光澤,褐栗色,除基部被鱗片外無毛;葉片五角掌狀,長7-10cm,寬5-8cm,2-3次羽狀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斜三角形,再次羽狀深裂,裂片線狀長橢圓形;營養葉有微鋸齒,葉下面被黃粉,少有無粉的,葉質稍厚,中軸褐栗色。孢子囊群多分布于葉片之邊緣,褐色,狹而連續,囊群蓋內緣呈疏圓齒狀。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3200m的干旱地區、石灰巖石縫中或土壁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各地,尤以華北及西北較多。
性狀1.性狀鑒別 根莖短小,密被紅棕色鱗片。葉數枚簇生;葉柄細長,長10-20cm,栗棕色,有光澤;葉片卷縮,展開后呈近五角形,長寬均5-10cm,掌狀羽裂,細裂片寬窄不一,葉上表面綠色,下表面被銀白色或淡黃色粉粒。孢子囊群集生于葉緣,成條形。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棕色。①上下表皮垂周壁均波狀彎曲,下表皮有氣孔。②葉柄纖維成束,直徑16-23μm。③孢子極面觀為鈍三角形,具三裂縫,較長,周壁表面具細顆粒紋飾。
化學成分葉中含粉背蕨酸(alepterolic acid),蔗糖(sucrose)和黃酮類化合物。
【通經草的功效與作用】
通經草的功效
性味辛;甘;平
歸經肺;肝經
通經草的作用
功能主治止咳,調經,祛濕。治咳嗽,月經不調,赤白帶下。
①《山西中藥志》:"活血通經。"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小兒驚攣抽搐。"
③《廣西藥植名錄》:"止咳,治婦女病,"
④《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調經,祛濕,散寒,止痛。"
【通經草的圖片】
【通經草的選方】
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分經草一兩。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