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的簡介】
萵苣(Lactuca sativa)為菊科萵苣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生菜、萵筍、千金菜。萵苣原產于地中海沿岸、亞洲北部、非洲等一些國家,隋唐時引入我國。萵苣可分為葉用萵苣和莖用萵苣,葉用萵苣也叫生菜,葉片從根部長出,有的結成球狀,稱結球萵苣。廣州地區的玻璃生菜、青生菜都是其優良品種。莖用萵苣根莖發達,除綠色外還有紫色,葉片綠中帶有紫色紅暈或全紫色。云南的紫皮香、重慶的紅萵苣都是其優良品種。還有一種臺灣萵苣,是一種野菜,各地均有分布。
中文學名 萵苣
拉丁學名Lactuca sativa L.
別 稱 千金菜,萵筍,石苣,萵筍,青筍,菜心,筍菜,青萵筍
二名法Lactuca sativ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 菊科 Compositae
亞 科 舌狀花亞科 Cichorioideae
族 菊苣族 Lactuceae
屬 萵苣屬 Lactuca
種萵苣
英文名稱 Lettuce
原產地 東亞及地中海沿岸
【萵苣的功效與作用】
萵苣的功效
萵筍味甘、性涼、苦,入腸、胃經;具有利五臟,通經脈,清胃熱,清熱利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等癥。
萵苣的作用
1.開通疏利、消積下氣
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欲。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利尿通乳
萵苣鉀含量大大高于鈉含量,有利于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強壯機體、防癌抗癌
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機化含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有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萵苣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來防癌抗癌。
4.寬腸通便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療各種便秘。
【萵苣的圖片】
【如何挑選萵苣】
以莖葉鮮亮油綠、不枯焦、不抽苔、葉無斑點、腐爛等為優。
應與蘋果、梨子和香蕉分開,以免誘發褐色斑點。
萵苣的制作技巧
萵筍怕咸,鹽要少放才好吃。
萵苣下鍋前擠干水分,可以增加萵苣的脆嫩,但從營養角度考慮,不應擠干水分,這會喪失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
焯萵苣時一定要注意時間和溫度,焯的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會使萵苣綿軟,失去清脆口感。
【萵苣的吃法】
炒萵苣
原料:萵苣500克,精鹽、醬油、蔥花、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萵苣削去皮,洗凈,切成長薄片,下沸水鍋中炸一下,撈出,撈去水分。
2.鍋內放花生油燒熱,放蔥花煸香,放入萵苣煸炒,加醬油、精鹽炒至萵苣入味即可出鍋裝盤。
粉皮拌萵苣
原料:粉皮100克,萵苣500克,細鹽、醋、醬油、味精、蒜泥、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粉皮用手掰碎,用冷水泡軟,煮熟,撈出控凈水分,待用。
2.將萵苣洗凈,切碎,放在開水鍋內過一下,撈出擠去多余水分,與煮熟的粉皮攪拌均勻,加細鹽、醋、味精、蒜泥、香油調勺,盛入入內,即可上桌食用。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