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蘭的簡介】
澤蘭,別名地瓜兒苗、地筍、地石蠶、蛇王草,拉丁文名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多年生草本,高0.3~1.2m。地下莖橫走,先端常膨大成紡錘狀肉質塊莖。莖方形,常呈紫紅色,沿棱及節上密生白色。分布于我國大部地區。澤蘭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活血化瘀,行水消腫。
中文名 澤蘭
分布區域 分布于中國大部地區。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菊目
屬 澤蘭屬
別名 虎蘭、龍棗、水香、小澤蘭、虎薄、地瓜兒苗、紅梗草、風藥、奶孩兒
拉丁學名 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唇形科
種 澤蘭
形態特征
葉對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12cm,寬0.4~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銳鋸,有緣毛,上面密被剛毛狀硬毛,下面脈上被剛毛狀硬毛及腺點。輪傘花序腋生,每輪有6~10花;苞片披針形,有緣毛;花萼鐘形,5齒;花冠白色,不明顯2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齒;花冠白色,不明顯2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點;前對雄蕊能育,后對雄蕊退化為棒狀。小堅果倒卵圓狀三棱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入藥部位
為唇形科植物地瓜兒苗的莖葉。夏、秋間莖葉茂盛時,割取全草,去凈泥沙,曬干。
【澤蘭的功效與作用】
澤蘭的功效
性味歸經
性味 苦辛,微溫。
①《本經》:"味苦,微溫。"
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酸,無毒。李氏:溫。"
③《別錄》:"甘,無毒。"
④《藥性論》:"味苦辛。"
歸經 入肝、脾經。
①《滇南本草》:"行肝、脾二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小腸經。"
澤蘭的作用
①治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痛,日就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澤蘭葉三兩,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雞峰普濟方》澤蘭湯)
②治經閉腹痛:澤蘭、鐵刺菱各三錢,馬鞭草、益母草各五錢,土牛膝一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③治產后水腫,血虛浮腫: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酸湯下。(《隨身備急方》)
④治產后陰翻,產后陰戶燥熱,遂成翻花:澤蘭四兩,煎湯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礬煎洗之。(《瀕湖集簡方》)
【澤蘭的圖片】
【澤蘭的各家論述】
①《綱目》:"蘭草走氣道,澤蘭走血分,雖是一類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藥,補瀉皆不同也,...又《荀子》云,澤、芷以養鼻,謂澤蘭、白芷之氣芳香,通乎肺也。"
②《本草經巰》:"澤蘭,苦能泄熱,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溫通營血。佐以益脾土之藥,而用防己為之使,則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氣。《日華子》…《藥性論》…總其泄熱和血,行而帶補之能也。"
③《本草通玄》:"澤蘭,芳香悅脾,可以快氣,疏利悅肝,可以行血,流行營衛,暢達膚竅,遂為女科上劑。"
④《本經逢原》:"澤蘭,專治產后血敗、流于腰股,拘攣疼痛,破宿血,消癥瘕,除水腫,身面四肢浮腫。《本經》主金瘡癰腫瘡膿,皆取散血之功,為產科之要藥。更以芎、歸、童便佐之,功效勝于益母。"
⑤《本草求真》:"澤蘭,雖書載有和血舒脾、長養肌肉之妙,然究皆屬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竅能通,關節能利,宿食能破,月經能調。癥瘕能消,水腫能散,產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風癱、癰毒、撲損能治。觀此,則書所云舒脾和血,不過因其水消血除之意,豈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補氣補血之味同投,則消中有補,不致損真,誠佳品也。"
⑥《本草正義》:"澤蘭,產下濕大澤之旁,本與蘭草相似,故主治亦頗相近。《本經》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皆苦溫勝濕之功效,亦即蘭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瘡癰腫瘡膿者,專入血分而行瘀排膿消腫也。惟《本經》所謂乳婦內衄,頗不可解,蓋即后世新產通瘀之意。《別錄》內塞,當亦以瘀露不通言之。甄權謂治產后腹痛,固苦溫行瘀之功,又謂治頻產血氣衰冷,成勞瘦羸,婦人瀝血腰痛,則以溫和能利血脈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當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虛證久服之藥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