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核,別名棗仁、山棗、酸棗仁,為中藥材。酸棗核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中藥中安神藥的養心安神藥的一種。《名醫別錄》三人三云:“生河東叫澤,八月采實,陰干。”《新修本草》曰:“此即樲棗實也,樹大如大棗,實無常形,但大棗中味酸者是。”《開寶本草》記載:“此乃棘實,更非他物。若謂是大棗味酸者,全非也。生長于陽坡或干燥瘠土處,常形成灌木叢。酸棗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棗的干燥成熟種子。主產于河北、陜西、遼寧等地。本品甘、酸、平,入心、肝、膽經。具有養心益肝、安神、斂汗的功效。
功能主治 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別名 棗仁、酸棗核、山棗仁、酸棗子、棘仁等。
基本簡介
酸棗小而圓,其核中仁微扁;大棗仁大而長,不類也。”《本草圖經》謂:“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壘間。似棗木而皮細,其木心赤色,莖葉俱青,花似棗花,八月結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味酸。”《開寶本草》。
酸棗仁野生果實類品種中的最大品種,年交易額總量達到3億上下,其中國產貨年銷量為2000多噸,進口貨在2000噸上下。酸棗仁是市場上的熱銷品種,需求明顯增加,需要量剛性強。酸棗仁有寧靜安神之效,因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對酸棗仁配方為主的相關產品數量明顯增加,市場對此感覺明顯。市場行情隨需求的增加和生產的不穩定起落頻繁,變化幅度巨大,關注力持續上升,人氣較旺。
6月中旬自南向北逐漸開花,6-9月為花期,花期較長,所以難見花期受氣候影響。國內八月份下旬開始采摘青果,于九月上旬開始產新上市。進口貨則在元月有新貨進入。酸棗仁從農戶手中收購青果然后加工成棗核,再由專業商加工成棗仁進行銷售,中間環節較多。青果28公斤出1公斤仁,6-7公斤核出一公斤仁。
尚未找到影響酸棗掛果的原因和規律,可能與其習性有關(酸棗喜光,耐旱,耐寒、怕澇)。通過觀察,酸棗掛果率多連續兩年豐產或歉收。酸棗仁的生產除掛果率不穩定,其生產也存在人為變化,由于采摘費工耗力,隨著產地勞務人員的輸出,農村人口老齡化加重,生產能力會逐步下降的趨勢明顯。酸棗仁資源極其豐富,很多地區資源量很大,但沒有收購和采摘的習慣。
產地調查可著重對有采摘習慣的地區進行,每年7月中旬前后即可分辨出當年的掛果率,及時把握商機。酸棗仁需要加工,并不集中上市,無法迅速建倉。目前,市場價格低于60元便可視為低價。作為野生品種,生產周期只有一年,可利用資源豐富,新產區可能建立,當然,除非價格十分誘人。
本草圖經
中國最早的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補中益肝,堅筋骨,助陰氣,皆酸棗仁之功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棗仁“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癥;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
功效
養肝,寧心,安神,斂汗。
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①《本經》: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濕痹。②《別錄》:主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令人肥健。③《藥性論》:主筋骨風,炒末作湯服之。④《本草拾遺》: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⑤王好古:治膽虛不眠,寒也,炒服;治膽實多睡,熱也,生用。⑥《本草匯言》:斂氣安神,榮筋養髓,和胃運脾。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氣,潤肺養陰,溫中利濕,斂氣止汗,益志定呵,聰耳明目。
食療價值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碾碎果核,取出種子,曬干。生用。
[性能]味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肝,安神,斂汗。
[參考]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質,并含甾醇、三萜類、酸棗仁皂甙、多量維生素C。
有鎮靜、催眠、鎮痛、抗驚厥作用;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用途]用于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體虛多汗。
[用法]一日10~15g。煎湯,煮粥;研末服,每次3~5g。
[附方]
1、酸棗仁粥:酸棗仁10g,生地黃15g,粳米100g。棗仁、地黃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酸棗仁滋養安神,生地黃養陰清心。用于心陰不足,心煩發熱,心悸失眠。
2、棗仁人參粉:酸棗仁20g,人參12g,茯苓30g。共研為細末。每次5~6g,溫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
源于《普濟方》(原無方名)。本方以酸棗仁斂汗,人參補益肺氣,茯苓安神。用于體虛自汗、盜汗。因三者又能養心安神,故也可用于虛煩不眠。
生長環境
酸棗樹屬落葉灌木,枝上帶刺,葉呈長橢圓形。初夏開花,果實如大小不一,小如珍珠,大如葡萄,味酸甜。野生酸棗成叢莽。酸棗喜歡溫暖干燥的環境,耐堿、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澇,適應性強。無論山區、丘陵、平原,只要有扎根之處,都能生根、開花、結果。野生酸棗樹喜陽,一般在陡峭的山坡上比較常見,酸棗樹根能不斷分蘗,繁殖很快,在干旱的丘陵和山區,是自然綠化的先鋒樹種。酸棗仁經濟價值很高,被山區群眾稱為“山里的珍珠”。特別適合中國北方地區如河北、陜西、山西、山東等干旱貧瘠地區發展種植。
酸棗樹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鼠李科棗屬植物。老枝褐色,幼枝綠色。枝上有兩種刺,一為針形刺,長約2厘米,一為反曲刺,長約5毫米。葉互生;葉柄極短;托葉細長,針狀;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主脈3條。花2~3朵簇生葉腋,小形,黃綠色;花梗極短1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小,5片,與萼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比花瓣稍長;花盤10淺裂;子房橢圓形,2室,埋于花盤中,花柱短,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1~1.4厘米,先端鈍,熟時暗紅色,有酸味。花期4~5月。果期9~10月。[3]
酸棗樹全身是寶:棗仁是貴重藥材;棗面可做清涼飲料;棗殼可做活性炭;棗花是最好的蜜源;酸棗枝干木質堅硬、耐磨,是制做農具的好材料。
本植物的根皮(酸棗根皮)、棘刺(棘針)、葉(棘葉)、花(棘刺花)亦供藥用。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干燥氣候,耐旱,耐寒,耐堿。適于向陽干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洼
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鼠李科植物酸棗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
【性味】甘、酸、平。
【歸經】歸肝、膽、心經。
用法用量
9~15g。
禁/宜人群
凡有實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癥者慎服。
炮制方法
酸棗仁:除去殘留核殼。用時搗碎。
炒酸棗仁:取凈酸棗仁,照清炒法炒至鼓起,色微變深。用時搗碎。
地理分布
分布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蘇等地。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