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蛹
蠶蛹簡介:
蠶蛹是蠶吐絲蠶上蔟結繭后經過4天左右形成的。蠶蛹入饌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據悉蠶蛹蒸煮入宴有1400多年的歷史。100公斤鮮蛹含蛋白質相當于34公斤瘦豬肉,或30公斤雞蛋,或40公斤鯽魚。蠶蛹不儀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副食品,還是極寶貴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更是提取多種化學藥品的寶貴原料。
蠶蛹炒食治勞瘦及小兒疳瘦,蠶蛹油對高血壓、脂肪肝、高脂血癥等有一定效果。白僵蠶治小兒驚癇夜啼,痙風撮口。晚蠶砂浸酒緩諸風,去頑痹。蠶繭治消渴,止血及治齒衄。
選方:
①治小兒疳積:蠶蛹炒熟,調蜜吃。(《泉州本草》)②治勞瘵骨瘦如柴:蠶蛹不拘多少,炒熟吃。(《泉州本草》)③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蠶蛹一兩。以無灰酒一中盞,水一大盞,同煮取一中盞,澄清,去蠶蛹服之。(《圣惠方》)④治蛔蟲:蠶蛹二合。爛研,生布絞取汁,空心頓飲之。或蠶蛹暴干,搗羅為末,和粥飲服之。(《圣濟總錄》蠶蛹汁方)
肺結核,消瘦,慢性胃炎,胃下垂
蠶蛹焙燥研粉,每服1.5~3克,一日2次(此粉須干燥保存,最好裝入膠囊)。
風濕筋骨痛,神經痛,肢體麻木感
晚蠶砂90克炒燥,盛入布袋,浸泡于500克黃酒中,7~10天后,適量飲酒,一日2次。
消渴尿頻,糖尿病
帶蛹蠶繭10個,水煎服(清朝名醫王孟英治消渴,常用漅絲湯,同此理)。
血友病,牙齲出血,紫斑,鼻衄
蠶繭燒存性,研細,每服3克,一日2次。本品亦作外傷出血的止血劑。
蕁麻疹、皮膚瘙癢癥
白僵蠶6克,荊芥穗6克,蟬蛻3克,水煎服。
風疹塊
僵蠶、蟬衣、大黃、姜黃等分為末,每服6克,以蜜調黃酒送下(清楊栗山驗方,名"升降散")。
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痙攣
僵蠶、全蝎、娛蛤、蟬衣、膽南星等分,共研細末,以糖湯送下,每服1.5~3克,一日2~3次。
中風
白僵蠶、紅花、荊芥穗、棕擱葉各3克,水煎服。
癲癇
白僵蠶、紫蘇子、牛旁子各9克,辰砂3分,生姜2片,水煎服。
風濕腰痛
晚蠶砂30克(布包),鮮松針30克,切細,加黃酒和水各一碗,煎至減半去渣,一日2次溫服。
用藥禁忌
《隨息居飲食譜》:“患腳氣者忌之。獺犬咬者,終身勿犯,誤食必難免也。
中醫認為,蠶蛹性平味甘,具有祛風、健脾、止消渴、鎮驚安神、益精助陽等功效。《備急千金要方》說它“益精氣,強男子陽道,治泄精。”《本草綱目》記載:“為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煎汁飲,止消渴。”藥理研究表明,蠶蛹對機體糖、脂肪代謝能起到一定的調整作用。白僵蠶蛹油有降血脂的作用;用蠶蛹油提純品制成丸劑,用于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對降低膽固醇和改善肝功能有顯著療效。適量食用蠶蛹,對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肝炎及營養不良患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功效。此外,蠶蛹中含有一種廣譜免疫物質,對癌癥有特殊療效。據報道,日本等國已經從蠶蛹中生產出了α-干擾素,臨床用于抗癌治療。
食用價值:
藥理研究表明,蠶蛹含脂肪28%~30%,蛋白質56%~63%,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豐富的維生素及激素等成分。因此,食蠶蛹既可補充脂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又刺激腎分泌,活精壯骨,補腎壯陽。
蠶蛹,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蠶繭緇絲后留下的蛹體。中醫學認為,本品性味甘、溫、咸、辛,歸脾、胃、腎經。有溫陽補腎、祛風除濕、健脾消積之功,適用于腎陽虧虛,陽痿遺精,風濕痹痛,小兒疳積等。《本草綱目》言其“治小兒疳瘦,長肌,退熱,除蛔蟲”。《醫林纂要》言其“和脾胃,祛風濕,長陽氣”。
藥理研究表明,蠶蛹含脂肪28%~30%,蛋白質56%~63%,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豐富的維生素及激素等成分。所含的蛋白質易被水解,且與人體蛋白質相似,人體吸收率在90%左右。
因此,食蠶蛹既可補充脂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又可增加腦細胞活力,提高思維能力。蠶蛹含有豐富的甲殼素,其提取物名殼聚糖。研究表明,甲殼素、殼聚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化肝臟等功能。在美國、日本等地,已將其作為新型食品添加劑。
蠶蛹中含有大量的精氨酸,其含量超過雞、魚、肉、蛋。精氨酸能消除疲勞、提高性功能,是制造男性精子蛋白的重要原料,且對慢性肝炎、心腦血管疾患、白細胞減少及營養不良等癥,都有明顯的療效。我國和瑞典科學家合作,從柞蠶蛹中提取出一種廣譜免疫物質。該物質對癌癥、動脈硬化、肝炎、腎炎等均有療效。蠶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較好的消炎和抗感染作用。它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消減人體多余膽固醇的作用。據證實,蠶蛹對機體糖、脂肪代謝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