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子
木鱉子簡介:
木鱉子(學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別稱:番木鱉(中國經濟植物志),糯飯果(云南河口),老鼠拉冬瓜等。多年生草質藤木,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棱;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常生于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野生于山坡、林緣的土層深厚處。喜溫暖和充足陽光。在過陰環境下生長不良。分布于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有消腫散結,祛毒的功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和向陽的環境。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宜選擇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質壤土栽培常生長于生于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等土層較深厚的地方。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
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
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用種子和根頭繁殖法。種子繁殖直播法:3月播種,按行株距2米×1.5米開穴下種,每穴播各3-5粒,覆土2-3厘米,播后澆水保濕。根頭繁殖法:11月至翌年2月,將雌株根頭挖起,按根上的芽數,切成若干塊,每塊必帶有芽1-2個,作種根,按上法穴栽,每穴種1-2塊。
田間管理
苗期松土、除草、追肥各1-2次。苗高60-80厘米時,及時搭棚架,插竹枝引蔓上棚。用種子繁殖的植株,于開花時將大部分雄株拔除,僅保留少數雄株,以供授粉。每年萌芽前、開花期、藤蔓枯萎時,各種耕除草、追肥1次,追肥以廄肥、人畜類和復合肥為主。
藥用價值:
藥品介紹
【性味】苦、微甘,涼;有毒。
【歸經】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干癬,禿瘡。
【用法用量】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涂患處。
形態特征:
粗壯大藤本,長達15米,具塊狀根;全株近無毛或稍被短柔毛,節間偶有絨毛。
葉柄粗壯,長5-10厘米,初時被稀疏的黃褐色柔毛,后變近無毛,在基部或中部有2-4個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圓形,質稍硬,長、寬均10-20厘米,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中間的裂片最大,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0(-15)厘米,寬3-6(-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有短尖頭,邊緣有波狀小齒或稀近全緣,側裂片較小,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11)厘米,寬2-4(-7)厘米,基部心形,基部彎缺半圓形,深1.5-2厘米,寬2.5-3厘米,葉脈掌狀。卷須頗粗壯,光滑無毛,不分歧。
雌雄異株。雄花:單生于葉腋或有時3-4朵著生在極短的總狀花序軸上,花梗粗壯,近無毛,長3-5厘米,若單生時花梗長6-12厘米,頂端生一大型苞片;苞片無梗,兜狀,圓腎形,長3-5厘米,寬5-8厘米,頂端微缺,全緣,有緣毛,基部稍凹陷,兩面被短柔毛,內面稍粗糙;花萼筒漏斗狀,裂片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2-20毫米,寬6-8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有短柔毛;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有齒狀黃色腺體,腺體密被長柔毛,外面兩枚稍大,內面3枚稍小,基部有黑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藥室1回折曲。雌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5-10厘米,近中部生一苞片;苞片兜狀,長、寬均為2毫米;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密生刺狀毛。
果實卵球形,頂端有1短喙,基部近圓,長達12-15厘米,成熟時紅色,肉質,密生長3-4毫米的具刺尖的突起。種子多數,卵形或方形,干后黑褐色,長26-28毫米,寬18-20毫米,厚5-6毫米,邊緣有齒,兩面稍拱起,具雕紋。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