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五臟六腑的方案
每次到桂林,我總是吃得很撐。因為這里的東西更生態、更天然,而且南方的東西香辣鮮美,讓人百吃不厭。
這么吃就容易傷食,感覺胃中一陣陣刮著痛,晚間好幾次從睡夢中痛醒。第二天早上,我正尋思著開個方自療。岳母得知,挖來三棵薏仁的根,熬了水給我喝。一杯下肚,胃中即安。我馬上意識到,此物能和胃,下氣利水。
通常吃多了,中醫會考慮化食消積,用山楂、神曲之類。而用薏仁根,雖不能消食,但其芬芳醒脾助運,甘寒養胃生津,利水下氣之功恰順胃降之性;胃氣順則食積自化,無需化食消積的峻削之品。這就是它的妙處。
中藥各有各的作用,如消食、化痰、活血、化瘀、解表、通里、舒筋、壯骨、止痛、醒神、化濕、化濁、溫陽、養陰等等,遇到哪方面需要,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哪些藥,這是醫之常情。如此用藥,有時候有效果,有時卻沒有效果,或者雖然有效果,但用藥劑量過大,給人體帶來很多損耗。
例如:
比如,半夏能化痰,如果痰太多,法半夏化不動,有人就主張用生半夏,痰是化了,但津液也傷了,而且生半夏的毒性給人很多其他負面影響。但除此一途,若能健脾助運,利肺理氣,有時候可以不化痰而痰自化。
再比如,活血化瘀的藥,雖有祛瘀生新的作用,但若多用久用也會傷血。若能疏肝健脾,也可以達到不用化瘀藥而瘀自化的效果。
良醫更傾向于用平和之藥調理五臟六腑,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療作用。也就是說,不直接用藥來達到消滅(消除)什么的目的,而是用藥去調節臟腑,讓臟腑去完成它們本該完成的任務。
調節臟腑,就要深明臟腑之性,大體來講有:疏肝、寧心、健脾、利肺、固腎、和胃、利膽、通大小腸,理三焦等,深究下去還有很多講究和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體會五臟六腑的性質和功能,及其在臨床中的運用,而不能僅僅一門心思去想什么病用什么方子、什么藥治什么病。
治病的途徑有很多,可以直接攻病,也可以通過恢復人體的正氣,使疾病消滅于無形。尤其是明清以后,常說“明清以降,世風澆薄,人心不古”,現在依然如此,人心浮躁、輕狂一些,體質也薄弱一些。
治這種人的病,如果直接去攻,則可能投鼠忌器,兩敗俱傷,如果通過增強五臟六腑的機能去抗病,那么對于一些還很淺的病,效果就會非常好,同時還提高了身體素質,一舉兩得。
再者,漢唐時期,醫療條件有限,人們可能會忍病很久,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去治療。到了明清以后,尤其是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點病就去治療。這時候,尤其不要急于直接去攻病,而是要注意調節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的功能強了,病自然就好。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