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散,中藥方劑名,出自《圣惠》卷十,主治傷寒中風,頭痛項強,身體壯熱,服諸藥不得汗者。
【方劑組成】
白附子半兩,附子半兩,天南星1分,天麻半兩,半夏半兩,烏頭半兩,朱砂1分(細研),干蝎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
【制備方法】
上藥生為細散,入研了朱砂令勻。
【功能主治】
本方主治傷寒中風,頭痛項強。身體壯熱,服諸藥不得汗者。
【方劑方解】
方中白附子氣味辛甘大熱,入足陽明;麻黃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烏頭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南星氣味苦辛溫,直入手、足太陰;全蝎氣味甘平,入足厥陰,最能行走入絡;朱砂氣味苦溫,入心。
【方劑藥材介紹】
白附子:具有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的功效。用于中風痰壅,口眼唱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正頭痛,瘰疬痰核,毒蛇咬傷。
天南星: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能。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風痰眩暈、癲癇、驚風、破傷風、咳嗽多痰、癰腫、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傷。
天麻: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主治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生姜湯調下。良久,以熱蔥豉粥飲投之,當便汗出。
【各家論述】
白附子散——《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白附子(炮)1兩,續斷1兩,防風(去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打撲內損及墜馬傷。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童便和熱酒1盞調下,并3服,不拘時候。
白附子散——《外臺》卷三十二引《古今錄驗》
【處方】白附子2兩,青木香2兩,由跋2兩,麝香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面靤癢腫。
【用法用量】以水和,涂面。
白附子散——方出《千金》卷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白附子6銖,知母6銖,細辛6銖,芎藭12銖,高良姜12銖。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齲齒及蟲痛;口氣。
【用法用量】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白附子散——《幼幼新書》卷十四引《石壁經》
【處方】白附子3分,朱砂3分,全蝎分半,黑附子(炮)半兩,雄黃半兩,羌活半兩,石膏7錢半,麻黃(去節)1兩,腦、麝(隨意入,別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夾驚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字,薄荷、臘茶湯調服,如熱再服。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