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膏,中藥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一三,用于一切惡瘡腫毒。
【方劑組成】
白蘞、白及、白僵蠶、當歸、大黃、乳香、桃枝、柳枝、槐枝、桑枝、皂莢枝各等分。
【制備方法】
上為末,每用香油1斤,入前藥浸3宿,緩火熬,以焦黃色為度,濾去滓,加黃丹半斤,候油欲再滾,即掇鍋于地上,用槐枝頻攪勻,滴水中不散為度。
【功能主治】
本方主治一切惡瘡腫毒。
【方劑藥材介紹】
白蘞: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用于癰疽發背,疔瘡,瘰疬,燒燙傷。
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
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癰腫瘡瘍。
柳枝:具有祛風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小便淋濁,黃疸,風疹瘙癢,疔瘡,丹毒,齲齒,齦腫。
桑枝:有祛風濕,利關節的作用。用于風濕痹病,肩臂、關節酸痛麻木。
【各家論述】
白蘞膏——《圣濟總錄》卷一一八
【處方】白蘞1兩,白及1兩,白蠟3兩,黃耆1分,麝香(研)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藥1分,丁香1分,麻油半斤。
【制法】上藥除油并研藥外,并銼細,先用油煎10余沸,即下銼藥,候黃耆赤黑色,用綿濾過,慢火煎10余沸,次下諸研藥。攪不住手,候凝成膏,于瓷器中盛,下麝香攪令勻。
【功能主治】唇瘡。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涂貼患處,日3-5次。
白蘞膏——《鬼遺》卷五
【處方】白蘞3兩,白芷3兩,芎藭2兩,大黃2兩,黃連2兩,當歸3兩,黃柏2兩,豉8合(炒),羊脂3兩,豬脂2升。
【功能主治】痱,瘰疬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二脂合煎,納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白蘞膏——《眼科全書》卷四
【處方】白蘞、白及、白芷、白蘞皮、石決明、牛蒡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牛脂熬,將末入內,同熬成膏。
【功能主治】風牽出瞼外障。
【用法用量】早,晚以膏搽于瞼胞。屢用有效。
白蘞膏——《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處方】白蘞面2兩,祛濕藥膏(或凡士林)8兩。
【制法】調勻成膏。
【功能主治】收斂除濕,解毒止癢。主治一切滲出性皮膚病。
【用法用量】外敷患處。
白蘞膏——《圣惠》卷十四
【處方】白蘞3分,礬石半兩(生用),白石脂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制法】上為細散,次入杏仁膏,研令勻,后入新雞子白1枚,酥2兩相和,研為膏,入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傷寒豌豆瘡愈后,滿面瘡瘢久不沒。
【用法用量】每夜取涂面上,來日以溫漿水洗之。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