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橘紅口服液,中成藥名,為祛痰劑,出自《中國藥典》,用于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中藥配方】
化橘紅66g,陳皮44g,法半夏33g,茯苓44g,款冬花22g,甘草22g,瓜蔞皮44g,紫菀33g,麥冬44g,知母22g,桔梗33g,地黃44g,石膏44g,苦杏仁(去皮炒)44g,紫蘇子(炒)33g。
【性狀規格】
為棕黑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每支裝10ml。
【炮制方法】
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化橘紅、陳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250ml;蒸餾器內藥液濾過,濾液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勻,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依法滲漉,收集漉液2700ml,與上述備用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石膏水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靜置24小時,濾過,加入羥苯乙酯0.3g、苯甲酸0.5g(兩者先用適量熱水溶解)及蒸餾液,加水調整總量至950ml,攪勻,冷藏48小時,取上清液,灌封,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
方中橘紅、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為君藥。茯苓、蘇子理氣化痰,淡滲利濕;生石膏、知母、瓜蔞皮清肺化痰止咳,共為臣藥。桔梗、苦杏仁、紫菀、款冬花宣利肺氣,止咳化痰;生地、麥冬養陰清熱,同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肺,止咳,化痰之功。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兒童用量遵醫囑。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度,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
【貯藏方法】
密封,置陰涼處。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