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始載《唐本草》,原名為“蘇枋木”。
來源:為豆科植物落葉喬木蘇木的干燥心材。野生或栽培。
產地:原是國外進口,產于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地,現我國廣東、廣西、云南已大量生產,此外貴州、臺灣亦產。
性狀鑒別:心材呈圓柱形或劈成長條狀,有的連接根部則成不規則而稍彎曲的長條狀,長8~100厘米,直徑3~10厘米。表面暗紅棕色或橙黃棕色,有紅黃相間的縱向條紋,也可見刀削痕及細小的凹入油孔。橫斷面顯年輪之同心環,有的中央具黃白色髓及點狀閃光。質致密,堅硬沉重。以熱水浸之,水杯染成櫻紅色,加酸則變為橙紅色,加堿液時,仍為紅色。氣無,味無,味微澀。
以粗大,堅實,長條,少節疤,色紅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色素成分蘇木素、揮發油等。
功效與作用:止血行血祛瘀、通絡止痛。動物實驗證實其作用為:
1、促進血凝。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
2、中樞抑制。有催眠作用,大劑量下甚至有麻醉作用,又能對抗馬錢子鹼的中樞興奮作用。臨床應用有鎮靜止痛效果可能與此有關。
附:體外試驗蘇木抗菌作用,其浸、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等有較顯著抑菌作用;對小白鼠離體子宮稍有抑制作用;又能增強離體蛙心的收縮力和促進蟾蜍的血管收縮。
炮制:鎊片或劈碎。
性味:甘、咸、辛涼。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行血祛瘀、消腫止痛。
主治:瘀血作痛,經閉腹痛,產后瘀阻,外傷瘀血,癰腫。煎汁可做燃料。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傷科和婦科。
1、治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腫疼痛,新傷舊傷都適用,內服外敷均可。內服常配其他祛瘀活血藥,如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等。外洗配劉寄奴、路路通等,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腫止痛的作用,方如跌打外洗方。凡跌打損傷而用洗劑,要注意在骨折未愈合時,只宜用洗劑熱熏傷處,不要大力洗擦,對骨折已愈合的舊傷,遺留關節強直、肌肉攣縮時,就要熱洗患部,一邊熏洗,一邊作適當按摩。
2、治產后流血過多,頭暈、目眩、氣短,蘇木有助于止血,常配黨參、麥冬等,方如蘇木湯。
此外,蘇木也可用于治腸炎、赤痢、大便帶膿血,取其有抗菌作用,但須配其他清熱燥濕藥。
用量:內服2.4~9g,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跌打外洗方:老蘇木9g、歸尾12g、赤芍9g、劉寄奴9g、路路通6g、澤蘭6g、乳香9g、沒藥9g。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