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別名:天冬、明天冬。
來源:為百合科攀援狀多年生植物天門冬的干燥塊根。多位野生,亦有栽培。
產地:主產于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冬兩級采挖,洗凈泥土,剪去根頭及須根、大小分開,入沸水中煮或蒸透后,撈出,浸入清水中,趁熱除去外皮,洗凈,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即成。
性狀鑒別:本品呈長圓紡錘形,略彎曲,中部肥滿,兩端漸細而鈍尖,長6~17厘米,中部直徑0.7~1.5厘米,全體淡黃色或淺黃棕色,呈油潤半透明狀,有縱紋或縱溝。干透后質硬,未干透者質柔軟。有粘性。斷面蠟質樣,顏色與外色相同,蒸煮不透的中間有不透明的白心。氣微,味甘、微苦。以肥滿、條大、淡黃色、半透明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天門冬酰胺、β-固笛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
功效與作用:滋陰潤燥、清熱化痰。其作用為鎮咳、利尿、通便、強壯、并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有抗菌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甘、苦、大寒。
歸經:入肺、腎經。
功能:清肺抑火、滋陰潤燥。
主治:勞熱喘咳,咯血痰粘、津傷消渴,腸燥便秘。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陰虛火旺,尤其虛熱咳嗽者。
1、治肺虛咳嗽,適用于老年慢性氣管炎和肺結核患者,尤其有粘痰難以咯出,久咳而偏于熱者,可用天冬潤燥化痰和滋補身體,常配生地、川貝、百合等,方如天門冬丸。
2、治肺痿、肺癰,取天冬涼潤能解熱,并配山慈姑、穿破石等解毒藥,方如天破湯。
3、治陰虛發熱,如貧血、結核病、病后體弱等之低熱,配熟地補血,黨參補氣,方如三才湯。如為熱病后期之陰虛兼有腸燥便秘,則配生地、火麻仁、當歸等。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和便溏者不宜服。
用量:6~15g。
處方舉例:
1、天門冬丸《證治準繩》:天冬45g、百合、前胡、川貝、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苓、生地、杏仁各22.5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湯送下,每日3次。
2、天破湯:天冬9g、麥冬9g、穿破石24g、山慈姑12g、鐵包金24個、白蒺藜18g、黃芪15g、炙甘草45g,水煎服。
注:天門冬產區很廣,由于土壤氣候不同,加工后的塊根大小及色澤有差異。一般來說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方產區的產品條大肥壯、黃白色、光亮,每0.5公斤32~90支;湖北、湖南的產品,塊根較小,淡黃色,粘性較重;浙江產品,塊根以小條者居多,黃褐色至棕褐色,粘性亦重,每0.5公斤90~240支左右。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