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風內幼屬于肝陽化風者,系因肝陽上亢,陰不維陽,肝陽無制,亢而化風所致。
癥見 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中熱痛,心中煩熱,
面色如醉,肢體抽摘漸黨不利,
口眼漸形喝斜,甚 或眩暈頗撲,昏不知人或半身不遂,脈長有 力。
治宜平鎮息風。常用天麻、鉤棒、石決明、 代赫石、生龍骨、生牡筋等平肝息風藥,
酌配白芍、龜板、夭冬、玄參等養陰藥,
以陰配陽,如口眼喝料及手足抽擂,
較重者,可配皿蠶、全蝎、 螟蟻等息風止痙藥,有風痰上涌者,可配膽星、 大貝母等。
若屬于熱盛動風者,癥見高熱不退.
煩蹂眩 暈,手足抽搐,甚至昏迷痙厥,舌絳而干,脈弦 數,治宜清熱涼肝,息風止痙。
常用羚羊角以清肝熱,息肝風,為治熱極生風證的主藥,
配鉤藤、菊花、桑葉等清熱涼肝,息風止痙藥,以增 強清熱息風的作用,
酌配白芍、地黃等甘寒養陰 藥,以柔肝舒筋止痙,配竹茹、貝母、獲神等, 以化痰安神。
若抽搞痙厥不止者,可加牛黃、地 龍、長蠶、全姆等藥,以增強清熱息風止痙之 效。
若屬于虛風內動者,癥見精神疲倦,筋脈拘 孿,乎足蠕動,伸縮交替,抽動不已,兼見腰膝 座軟,午后低熱.
舌紅絳,脈細數無力,治宜滋 陰潛陽息風止痙。
常用龜板、整甲、牡蜘、白芍、 阿膠、雞子黃、麥冬、五味子等滋陰潛陽藥,
配合天麻、鉤藤、地龍、像蠶等息風止痙藥,
以標木兼顧,可使陰液增,浮陽潛,虛風息,
共奏滋 陰倉風之效。為治療虛風內動的有效配伍.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