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高血壓可以分成肝陽上亢型和肝腎陰虛型兩種,而控制血壓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以服用降壓藥為主,日常保健為輔。我們的身體上有很多降壓穴,能輔助高血壓患者穩定血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看哦!
1、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大約在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的交點上。
方法:掌心按摩,先將兩手搓熱,分別對著腳心按摩,同時還可以用點穴器來代替手指。右手握住點穴器的一端,對準穴位后,輕輕用力,直到腳底傳來強烈的酸脹感為度。
2、大敦穴
位置:位于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大敦穴是肝經的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這個穴位為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是和情緒密切相關的要穴。
方法:血壓高時,可以按揉腳趾上的大敦來降壓,這就叫“頭痛醫腳,高壓揉腳”。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把左腳抬起放在座椅上,用左手輕輕握住左腳的腳趾,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覺,先左后右,兩側穴位每天各掐按3~5分鐘即可。
3、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于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方法:每日按壓曲池穴1~2分鐘,使酸脹感向下擴散,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研究表明針刺曲池、豐隆,對高血壓病人有降壓作用,經針治四周后,收縮壓平均下降23.6毫米汞柱,遠期療效亦較好。
4、太沖穴
位置:太沖穴是著名的“消氣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它是肝經上最為重要的穴位,有補虛瀉實的雙向作用。肝火有余時,揉按此穴,有平肝潛陽、行氣解郁、活血化瘀、清肝利膽的功效;肝陰不足時,揉按此穴,也可激發肝經氣血,改善對心臟的供血。
方法:按摩時,最好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踇趾、次趾甲縫向上移壓,大約離腳背3厘米左右,按壓時有酸脹感即是。如果按上去感覺較痛,說明患者肝經氣盛,容易生氣。倘若患者情緒比較急躁,則最好采用刮拭穴位的方法,使用牛角或匙子,讓局部皮膚刮出青紫色的痧即可。
5、橋弓穴
位置:位于人體脖頸兩側的大筋上,左右移動頭部的時候都能用手摸到。
方法:用大魚際緩慢地從上到下,每側可以推三十到五十遍。橋弓穴是頸動脈竇,刺激后可以引起血壓降低。要雙手交替做,不能同時做,否則可能引起反射性的血壓降低。
6、耳背溝
位置:耳朵的形狀就像一個頭下腳上倒置的胎兒,不僅是人類采集聲音信息的器官,更與人體臟腑經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方法:中醫發現,經常按壓耳背溝有助于降血壓。因此,這道溝又有“降壓溝”之稱。平時若感覺血壓偏高有所不適,可以按揉此穴。如果想持久見效,也可以請醫生采取外用療法。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醫用膠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平時常按壓王不留行籽。此法降壓效果較明顯。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