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膠香的簡介】
白膠香,中藥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產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白膠香主治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疬,金瘡,齒痛,吐血,衄血。
【藥材名稱】
白膠香
拼音 Bái Jiāo Xiānɡ
【白膠香別名】
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藥的藥理學》)。
【白膠香來源】
白膠香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厘米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曬干或自然干燥。防止混入泥砂等物。
【生境分部】
白膠香產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白膠香性狀】
白膠香,干燥樹脂為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球形顆粒,亦有呈塊狀或厚片狀者。表面淡黃色,半透明。質松脆,易碎。斷面有玻璃光澤。氣清香,燃燒時更烈。以質脆、無雜質、火燃香氣濃厚者佳。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調敷或制膏攤貼。內服:入丸、散,1~2錢。
【白膠香禁忌】
《得配本草》:"內服多不宜。"
【白膠香的圖片】
白膠香主治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疬,金瘡,齒痛,吐血,衄血。
①《唐本草》:"主癮疹風癢浮腫,齒痛。"
②《綱目》:"治一切癰疽瘡疥,金瘡,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無牙疾。"
③《本草求原》:"治中風,腰痛,行痹,痿厥,腳氣。"
【白膠香的復方】
①治諸瘡不合: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和涂。(《仁齋直指方》)
②治瘰疬、一切惡瘡軟癤:白膠一兩,瓷器內溶開,去滓,再于溶開后,以萆麻子六十四個,作泥,入膠內攪勻,朋、油半匙頭,柱點水中,試硬軟添減膠油,如得所,量瘡大小,以緋帛攤膏藥貼之,一膏藥可治三、五癤。(《儒門事親》玉餅子)
③治下疳;透明白膠香為末,入輕粉、麝香少許,用油調敷。(《袖珍方》)
④治臁瘡:白膠香末,以箬葉夾藥在內貼之。(《袖珍方》)
⑤治小兒癬雜瘡:白膠香、黃柏、輕粉。上為細末,羊骨髓調涂癬上。(《儒門事親》)
⑥治金瘡斷筋:楓香末敷之。(《世醫得效方》)
⑦治折傷:乳香、白膠香、瀝青各等分(研)。以脂麻油和如面劑,重湯煮成膏,不犯銅鐵,以杖子剔起如絲即成膏。(《雞峰普濟方》白膠香膏)
⑧治年久牙痛:楓香脂為末,每旦揩擦。(《世醫得效方》)
⑨治吐血不止:白膠香不以多少,細研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簡要濟眾方》)
⑩治衄血:蛤粉、白膠香等分。以好松煙墨汁調服。(《百一選方》)
⑾治胃痛:楓香樹脂二至三錢。研末,溫開水沖服。(《江西草藥》)
⑿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嚙:草烏頭、五靈脂各一斤,木鱉子四兩,白膠香半斤,地龍四兩(去土,炒),細墨一兩,乳香一兩,當歸二兩(焙),沒藥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有驗。(《宣明論方》一粒金丹)
⒀治魚骨哽咽:白膠香細細吞之。(《圣惠方》)
⒁治大便旬日不通:鼠糞二枚,白膠半棗大。上為末,水丸如棗核大,油涂納谷道中,良久便通。(《普濟方》)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