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藤的簡介】
百眼藤,中草藥,分布我國南部,以全株入藥。百眼藤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和胃化濕。主感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濕疹;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藥材名稱】
百眼藤
拼音 Bǎi Yǎn Ténɡ
英文名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百眼藤的別名】
爬山虎、五眼子、泥藤草、雞眼藤、豬糠藤、咸魚頭、大甘草、小葉羊角藤。
【藥材基源】
百眼藤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細葉巴戟天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inda parvifolia Bartl.ex DC.
【采收和儲藏】
百眼藤在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百眼藤的原形態】
百眼藤,攀援灌木。小枝頂部被短粗毛。葉對生;葉柄長4-8mm;托葉膜質,長2-3mm;葉片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形,衡橢圓狀長圓形,長2-6cm,寬1-2(-3)cm,先端急尖或鈍而具小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脈腋內有短束毛和有時沿主脈上被短粗毛,紙質。
花序由2-6個小頭狀花序組成傘形花序式頂生,小頭狀花序直徑5-8mm,有花4-8朵,著生于長5-10mm的總花梗上;萼簡半球形,長約1mm;花冠白色或綠白色,長約5mm,裂片4,幾達基部,長圓狀披針形,近中部以下密被卷絨毛,頂端內彎。
聚合果扁球形,直徑8-10mm,熟時紅色。花期夏季。
【百眼藤的圖片】
【生態環境】
百眼藤生于山野灌叢中。
【資源分布】
百眼藤分布我國南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百眼藤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和胃化濕。主感冒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濕疹;跌打損傷,腰肌勞損。
【百眼藤的臨床應用】
百眼藤治療支氣管炎、百日咳:用百眼藤1~2兩(百日咳用1兩,加糖少許),水煎服,每天1次。試治支氣管炎500余例,有一定的鎮咳效果;試治百日咳6例,全部治愈。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