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陽子,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實。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健脾消積,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痞塊,食積,泄瀉,痢疾,崩漏,產后血瘀。
【藥材名稱】
中文名:赤陽子
拼音 Chì Yánɡ Zǐ
英文名:Fortune Firethorn Fruit,Fruit of Fortune Firethorn
別名:救軍糧、赤果、純陽子、火把果、紅子、救兵糧、水沙子、豆金娘、小紅子、火棘。
【藥材基源】
赤陽子為薔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實。
【性味歸經】
赤陽子味甘;酸;澀;平;無毒。歸肝;脾;胃經。
①《滇南本草》:"味甘酸。"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酸澀,無毒。"
【赤陽子的功效與作用】
赤陽子具有健脾消積,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痞塊,食積,泄瀉,痢疾,崩漏,產后血瘀。
①《滇南本草》:"治胸中痞塊,食積,消蟲,明目,瀉肝經之火,止婦人崩漏。"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婦人產后百病淹纏,或瘀血成塊、血崩。"
③《四川中藥志》:"治痢疾及白帶。"
④《云南中草藥》:"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赤陽子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赤陽子的原植物形態】
火棘,常綠灌木,高達3m。側枝短,先端成刺狀,嫩枝外被銹色短柔毛,老枝無毛。
葉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短,無毛或嫩時有柔毛;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1.5-6cm,寬0.5-2cm;
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短尖頭,基部楔形,不延連于葉柄,邊緣有鋸齒,近基部全緣。
花兩性,集生復傘房花序;葉柄長約1cm;萼筒種狀;萼片5,三角形,先端鈍;
花瓣近圓形,白色;雄蕊20,花藥黃色,花柱5,離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
果實近球形,直徑約5mm,橘紅或深紅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赤陽子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丘陵陽坡灌叢、草地及河溝路旁,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采收儲藏】
赤陽子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
【藥材性狀】
赤陽子果實近球形,直徑約5mm。表面紅色,頂端有宿存萼片,基部有殘留果柄,果肉棕黃色,內有5個小堅果。氣微,味酸澀。
【赤陽子的圖片】
【赤陽子的藥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以冰箱保存5個月的赤陽子鮮品制成的常溫(20℃)水提取液,體外試驗證明具有清除O/2自由基的活力(150u/g);
常溫保存6個月干品清除0/2的活力有所降低(81.61u/g),干品的煮沸提取物與干品的活力相似。
體內試驗,老齡大鼠(9月齡)每日給赤陽子15g/只和10g/只.連續給藥45d,其紅細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對照組明顯增強,但無量效關系。
2.對免疫功能的作用
赤陽子針劑(70%乙醇提取,石灰硫酸法沉淀),能明顯促進小鼠體內植物血凝素(PHA)激發的淋巴細胞轉化;
表現為與對照給相比,過渡型細胞和母細胞均顯著上升,說明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3.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赤陽子60℃烘干粉碎配成的普通飼料,喂養大白鼠29d后,麻醉狀態下膽總管引出膽汁、其lh分泌量給藥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4.增強體力作用
赤陽子針劑〔制法同前述)給小鼠腹腔注射,連續9d于末次給藥2h后開始游泳試驗,給藥組小鼠游泳時間顯著延長。
5.對血脂的影響
赤陽子干粉配成的普通飼料喂養大白鼠15d,與對照組相比,動物血中的總膽固醇變化不大,但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含量明顯下降。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