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茄子,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銅錘玉帶草的果實。分布于華東、西南、華南以及臺灣、湖北、湖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風利濕,理氣散瘀的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疝氣,跌打損傷,遺精,白帶。
【藥材名稱】
中文名:地茄子
拼音:Dì Qié Zi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Pratia
地茄子的別名:小銅錘、地鈕子、地扣子、地石榴、米湯果。
【藥材基源】
【性味歸經】
地茄子味苦;辛;性平。歸肝、腎經。
《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澀,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地茄子30-60g。外用:適量,地茄子鮮品搗敷。
【用藥禁忌】
《四川中藥志》:濕熱滯澀者及孕婦勿用。
【地茄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地茄子具有祛風利濕,理氣散瘀的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疝氣,跌打損傷,遺精,白帶。
1.《分類草藥性》:"治男子遺精,女子白帶,順氣散瘀。治一切頭暈,補氣,燉肉服。"
2.《四川中藥志》:"順氣,消積,化痰,散瘀血,消癰腫。治金創出血,膀胱疝氣。"
【地茄子的原植物形態】
銅錘玉帶草,多年生草本,長12-55cm。有白色乳汁。莖平臥,被開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長或短的分枝,節上生根。
葉互生;葉柄長2-7mm,被開展柔毛;葉片心形或卵形,長0.8-1.6cm,寬0.6-1.8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斜心形,邊有牙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
花單生葉腋;花梗長0.7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銅錘玉帶草花單生葉腋;花梗長0.7-3.5cm,無毛;
花萼筒壇狀,長3-4mm,寬2-3mm,無毛,裂片條狀披針形,伸直,長3-4mm,每邊生2或3枚小齒;
銅錘玉帶草花冠紫紅色、淡紫色、綠色或黃白色、長6-7(-10)mm,花冠筒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條狀披針形,下唇裂片披針形;
雄蕊在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花藥管長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藥先端生髯毛。
漿果紫紅色,橢圓狀球形,長1-1.3cm。銅錘玉帶草種子多數,近圓球形,稍壓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熟帶地區全年可開花結果。
【生境分布】
地茄子生于田邊、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坡或疏林中的潮濕地。分布于華東、西南、華南以及臺灣、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采收儲藏】
地茄子在8-9月采收,鮮用或曬干。
【地茄子的附方應用】
1.治男子遺精,女子白帶:地茄子、金櫻子、白果根、刺梨根、粉子頭。共燉肉服。
3.治小兒疳積:地茄子、柑子刺。蒸豬肝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4.治角膜潰瘍:銅錘玉帶草鮮果實取汁點眼。(《云南中草藥》)
【地茄子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