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草,中藥材名,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陰干,具有安神鎮靜的功效,主治心臟病心慌、心悸,神經衰弱。
【藥材名稱】
中藥名:回心草
拼音:huí xīn cǎo
回心草的別名:茴心草、茴薪草、鐵腳一把傘、巖谷傘
【藥材基源】
回心草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
【性味歸經】
《云南中草藥選》:淡微苦,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回心草的功效與作用】
回心草具有安神鎮靜的功效,主治心臟病心慌、心悸,神經衰弱。
1.《云南中草藥選》:鎮靜,壯陽。
2.《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安神鎮靜。治心慌、心悸。心臟病。
【回心草的圖片】
【原植物形態】
回心草,多年生苔蘚植物;根莖橫走,長5~8厘米,暗紅褐色,有多數毛狀根;莖直立,紅褐色,高2~3.5厘米。
莖下部的葉較小,膜質,呈鱗片狀貼生;莖頂的葉較大,多數簇生如花苞狀,葉片長倒卵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邊緣下部全緣,內卷,上部有鋸齒,葉中肋單一。
蒴柄細,長3~5厘米。孢蒴圓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紅黃色,下垂。孢子期夏、秋。生于潮濕林地、溝邊陰濕土坡,或濕潤的巖石上及石縫中。
【生境分布】
回心草分布于云南等地。
【采收儲藏】
全年可采,鮮用或陰干。
【性狀鑒別】
回心草多干縮,莖長2-3.5cm,紅褐色。莖下部葉鱗片狀,貼生,膜質;頂葉簇生呈薔薇花狀,長倒卵形,長5-8mm,寬2-3mm,邊緣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內卷。蒴柄細,長3-5cm,孢蒴紅黃色,下垂。
【用藥禁忌】
《本草拾遺》“禿人毛發,沐湯中不少許,發盡脫,亦不更生。”
【配方應用】
①治心臟病:㈠回心草一錢,大棗一兩,冰糖適量,煎湯服。(《云南中草藥選》)
㈡回心草二錢,胡椒數粒,搗細后塞入豬心內煮,連渣帶湯一起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②治精神病、神經衰弱:回心草二至三錢,辰砂草一錢,酒少許,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