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中藥名,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黃獨的干燥塊莖。具有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
【藥材名稱】
中藥名:黃藥子
拼音:Huánɡ Yào Zǐ
黃藥子的別名:黃獨、零余薯、金線吊蝦蟆、香芋、黃狗頭
【藥材基源】
黃藥子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黃獨的干燥塊莖。
【性味歸經】
黃藥子味苦、辛,性涼。歸肝、胃、心、肺經。
【用法用量】
6-9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適量,搗爛或磨汁敷患處。
【黃藥子的功效與作用】
黃藥子具有解毒消腫,化痰散結,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外用治瘡癤。
【黃藥子的圖片】
【生境分布】
黃藥子分布于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本種適應性較大,既喜陰濕,又需陽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幾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區都能生長,多生于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有時房前屋后或路旁的樹蔭下也能生長。
【采收儲藏】
栽種2-3年后冬前采挖塊莖,以9-11月采者為佳,去掉莖葉、須根,洗凈,切厚約1-1.5cm的片,曬干或鮮用。
【性狀鑒別】
黃藥子呈扁球狀或圓錐形,直徑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細根,除去細根或細根脫落部分,則顯白色疣狀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狀突起,故浙江一帶,名其為“金線吊蛤蟆”。市售品多橫切成片。
【用藥禁忌】
本品塊莖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過量可引起口、舌、喉等處燒灼痛、流涎、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瞳孔縮小,嚴重的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和心臟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導瀉,內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飲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亦有用綠豆湯內服;或用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飲服。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