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茴香的簡介】
角茴香別名:山黃連、野茴香。為罌粟科植物直立角茴香的根或全草。春季開花前挖根及全草,曬干。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礫質碎石地。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西藏。主治:清熱解毒;鎮咳止痛。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肝炎;膽囊炎;痢疾;關節疼痛。
中文學名:角茴香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
目:罌粟目(Papaverales)
科:罌粟科(Papaveraceae),有資料歸荷包牡丹科。
亞科:角茴香亞科(Hypecooideae K. Prantl et J. Kündig )
族:角茴香族(Hypecoeae)
屬:角茴香屬(Hypecoum Linn.)
種:角茴香
分布:產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分布。
異名 咽喉草、麥黃草、黃花草、雪里青(《河南中草藥手冊》),野茴香(《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細葉角茴香的根、全草。
植物形態 細葉角茴香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莖多數,上部分歧。基生葉12~18枚,長1.5~9厘米;葉片有白粉,輪廓倒披針形;羽狀全裂,1回裂片2~5對,約3回細裂,小裂片條形,寬約0.3毫米,先端尖;莖生葉小,無柄,裂片絲狀。聚傘花序具少數或多數分枝;萼片2,綠色,有白粉,狹卵形,長約3毫米;花瓣黃色,外面2個較大,扇狀倒卵形,長約9毫米,里面2個較小,楔形,3裂近中部;雄蕊4,長約6毫米;雌蕊與雄蕊近等長,子房條形,柱頭2,花柱及柱頭宿存。蒴果條形,長約5厘米,寬約1毫米,裂為2爿。種子矩形,長約1毫米,兩面有顯著的十字形突起,黑褐色。花期5~6月。
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礫質碎石地。分布遼寧、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內蒙古和新疆等地。
采集 春季開花前挖根及全草,曬干。
【角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苦辛,涼。
①《河南中草藥手冊》:"苦,寒。"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辛,涼。"
功用主治 治急性咽喉炎,氣管炎咳嗽,目赤腫痛。
①《河南中草藥手冊》:"清熱,消炎,止痛。"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瀉火,解熱,鎮咳。"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研末,3~5分。
【角茴香的圖片】
【角茴香的選方】
①治急性咽喉炎(腫喉嚨、纏喉風):咽喉草三錢,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②治眼紅腫:咽喉草一至三錢,水煎服或泡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
③治氣管炎咳嗽:細葉角茴香全草、甘草各二錢,杏仁一錢五分,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④治菌痢:細葉角茴香根適量,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