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草的簡介】
金絲草 ,別名落蘇、黃毛草、毛毛草、筆仔草、貓仔草、墻頭竹,拉丁文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金絲草屬,禾本科,單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生長在生于河邊、墻隙、山坡和潮濕田圩。其生長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6.0~7.2間,即呈微酸性至微堿性。金絲草喜歡流動的水體,應該盡量滿足它這個要求。其不喜大肥,在管理中應該薄肥勤施,每隔1~2周追肥一次。
中文學名 金絲草
拉丁學名 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別 稱 落蘇、黃毛草、毛毛草、筆仔草、貓仔草、墻頭竹等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科禾本科
屬 金絲草屬
種金絲草
分布區域 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金絲草的異名
貓毛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肥馬草、槍草(《種子植物名稱》)。
金絲草的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
金絲草的植物形態
金絲草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細弱,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蘗。稈直立,叢生,或基部膝曲。葉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節間,下部者長于節間;葉舌透明膜質,長1~3毫米,頂端撕裂而兩側下延;葉片質較薄,長6~15厘米,寬2~7毫米,干時常卷折,無毛或上面疏生柔毛。圓錐花序窄長,直立,長8~15厘米,寬約1厘米,具較密之小穗,長約5毫米,通常具2枚孕性小花,淡綠色或乳脂色,頂部由數個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穎幾等長,膜質。小穗柄短,細弱,常彎曲。潁果褐色,光亮,紡錘形,長約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地下水位較高的沙地上、山野或荒蕪田野。分布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金絲草的采集
夏季采收。
【金絲草的功效與作用】
金絲草的性味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甘,涼。"
金絲草的功用主治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熱。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發燒,黃疸型肝炎,糖尿病。"
金絲草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金絲草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