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香的簡介】
甲香為蠑螺科動物蠑螺或其近緣動物的掩厴。生活于低潮線附近的巖石質海底。分布浙江以南沿海區。
藥材名稱 甲香
拼音 Jiǎ Xiānɡ
英文名 snail
別名 水云母、催生子。
出處 出自
1.《唐本草》:甲香,生南海,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取厴燒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無損益也。
2.《本草圖經》:甲香,生南海,今嶺外、閩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海蠡之掩也。
藥材基源:甲香為蠑螺科動物蠑螺及其近緣動物的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Turbo cornutus Solander
2.Turbo marmoratus Linnaeus
3.Turbo articulatus Reeve
4.Trubo chryostomus Linnaeus
5.Trubo petholatus Linnaeus
6.Turbo argyrostom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甲香一般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將厴取下,洗凈,曬干。
原形態
1.蠑螺,貝殼呈現拳狀,質堅實,高約90mm,寬約80mm。螺層5-6層,縫合線明顯,螺旋部低,體螺層極膨大,各層寬度均勻。殼面螺肋發達,肋間尚有細肋。生長紋密、精糙,呈鱗片關于本螺層上常有強大的半管狀棘,一般具2列,每列10-11個,整個殼表面灰青色,殼基部膨脹,殼口大,圓形,內具珍珠樣光澤,外唇簡單;內唇往下擴展并加厚無臍,厴石灰質,厚重,外表灰綠色或灰黃色,具客集小粒狀突起,中央偏內下方有一旋渦狀刻紋,內面稍平,有旋紋4條。核略偏下方,體柔軟,觸手細長,足發達。
2.夜光蠑螺,貝殼呈拳狀,質極堅厚,一般殼高170mm左右,寬與高近等。螺旋部呈低圓錐形,螺層約6.5層,自上而下迅速增寬,露于外面的螺層呈圓形降起,縫合線淺。頂部各螺層光滑無肋,由第4螺層下部始,螺層中部降起,形成斷續的由結節連成的螺肋,較粗大并向外擴展將殼面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殼面呈斜坡狀,下部殼面近垂直。體螺層極膨大,上肋至體螺層漸粗,其下方有2-3條較弱的螺肋。生長紋細密,有時有褶襞。殼表為暗綠色,布有棕、白色相間的環帶數條,間或雜有紅色環紋。殼頂部常染有翠綠色斑紋。殼口大,近圓形,內面銀白色,珍珠層厚,光澤強,外唇略薄,易破損,邊緣有一綠色狹邊;內唇極厚,向外下方卷擴,厴為石灰質,厚重,圓形,外表白色,具密集小粒狀突起,中央向外突出,有一旋渦狀刻紋。內面稍一平,黃棕色,具光澤。
3.節蠑螺,貝殼中小型,質堅厚,一般殼高50mm左右,大者高58mm,寬52mm。螺層約6層,縫合線明顯,螺旋部約為殼高的1/4。殼頂尖,體螺層稍膨大而斜。殼面螺肋較密,每隔1-3肋,便間有1條稍寬的粗肋。殼表黃綠色,并有紫褐色放狀色帶。殼內面灰白色,有珍珠光澤,殼口圓,外唇具淡藍色鑲邊及細齒狀缺刻。臍小而深,并順著內唇引伸出1條寬溝。厴石灰質,圓形,2/3雜有黃綠褐色,余為灰白色。中部稍凸,邊緣有細小粒狀突起。
4.金口蠑螺,貝殼中型,質重堅厚,一般殼高約70mm,寬約為高的6/7,螺層約6層,縫合線深,殼頂稍高。體螺層膨大,殼面密生螺肋,生長細紋,呈水波狀,使肋面及肋間分割成若干覆瓦狀小鱗片。各螺層中部有一稍擴張的角狀螺肋,尤以體螺層的角狀突起更為發達。殼表橙褐色,雜有紫褐色放射條紋。殼口圓,內面金黃色。外唇有缺刻,內唇向下方增厚擴張 。臍不明顯,殼基部圍繞臍和唇軸有一粗肋,呈半圓形。厴石灰質,圓形,中央增厚而稍凸,綠紫色;周圍橙色,并有細溝紋。內面稍平,有旋紋約5圈,核近中央。
5.帶蠑螺,貝殼中小型,近陀螺形,一般殼高約50mm,大者高約55mm,寬與高近等。螺層約6層,縫合線明顯,殼頂略尖,體螺層較寬大,殼面略膨圓,甚光滑,生長紋細密。殼表褐色,并有棕褐色與棕綠色螺帶,帶上還有不規則的黃白色火焰狀斑紋。殼頂顯露粉紅色或紫紅色。殼口圓,內面白色,有珍珠光澤,外唇簡單光滑,內唇略厚,黃綠色。厴石灰質,中央翠綠色;靠內唇部增厚,白色,較光滑;靠外唇部稍薄,褐色,有細小粒狀突起。
6.銀口蠑螺,貝殼中等大,質重堅厚,大者殼高可達80mm,殼而螺肋較粗大,每兩肋間尚有小鱗片組成的小肋臍明顯。殼口銀白色。厴中央墨綠色;上端灰白色;下端橙褐色;有細小粒狀突起。其他與金口蠑螺相似。
生態環境:
1.生活于低潮線附近至水深10m左右的巖石質海底。
2.生活于潮下帶數10m深的巖石及珊瑚礁的海底,殼表常著苔蘚蟲、藤壺等小動物。于潮間帶下區能找到幼小個體。
3.生活于潮是帶中,低潮區巖礁間及低潮線下泥沙質海底。
4.生活于低潮線附近珊瑚礁及巖石間。
5.生活于淺海珊瑚礁間。
資源分布:
1.我國分布于東海及南海。
2.我國分布于臺灣及海南島南部。
3.我國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沿海,為南海常見種類。
4.我國分布于南海。
5.我國分布于南海西沙群島。
6.我國西沙群島為習見種。
性狀鑒別 厴呈類扁圓球形,直徑1-4cm,一側較厚,一側較薄。一面降起,表面淡白色、淺棕色或淺綠色,有顆粒狀突起,且有螺旋狀的降起。另一面平坦,有螺旋狀紋理,附有棕色薄膜狀物。質厚,堅韌,不易折斷,破碎面類白色,不平坦。氣微腥,味咸。
化學成分 近緣動物拉冠小月螺的全體含一種新外源凝集素。內部器官含巖藻依聚糖酶(fucoidanase)A和B,組織含褐藻酸鹽裂解酶(alginate lyase)Ⅰ、Ⅱ、Ⅲ,糖酶(carbohydrase)主要有:糖原酶(glycogenase),蔗糖酶(sucrase),麥芽糖酶(maltase),乳糖酶(lactase),蜜二糖酶(melibiase)。此外,還含褐藻酸酶(alginase),角叉菜膠酶(carrageenanase),瓊脂酶(agarase),海藻糖梅(trehalase)。
炮制
1.《雷公炮炙論》:凡使(甲香)須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卻漉出,于石臼中搗,用馬尾篩篩過用之。
2.《經驗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黃土泥水煮一日,以溫水浴過,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過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過,煿干任用。
性味 味咸;性平。
《唐本草》:"味咸,平,無毒。"
歸經 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磨水沖服,3-9g。外用:適量,煅研末撒或調敷。
【甲香的功效與作用】
甲香主治清濕熱;去痰火;解瘡毒。主脘腹滿痛;痢疾;淋病;高血壓;頭痛;痔瘺;頭瘡;疥蘚。
①《唐本草》:"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
②《本草拾遺》:"主甲疽,瘺瘡,蛇蝎蜂螫,疥癬,頭瘡,嚵瘡。"
③《海藥本草》:"和氣清神,主腸風痿痔。"
【甲香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