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裙帶的簡介】
羅裙帶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的葉。可用于清火,解毒,散瘀,消腫。文殊蘭野生于河邊、村邊、低洼地草叢中,或栽植于庭園。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等地。
中文學名羅裙帶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天門冬目
科石蒜科
分布區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
羅裙帶的異名
萬年青(《生草藥性備要》),秦瓊劍、牛黃傘、千層喜、文蘭樹(《植物名實圖考》),扁擔葉(《分類草藥性》),十八學士(《廣州植物志》),郁蕉(《福建民間草藥》),水笑草,裙帶草(《廣西中獸醫藥植》),水蕉(《陸川本草》),郁金葉(《四川中藥志》),引水蕉(《泉州本草》),海帶七、腰帶七、玉帶風(《湖南藥物志》),海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羅裙帶的來源
為石蒜科植物文殊蘭的葉。
羅裙帶的植物形態
羅裙帶 多年生草本。干短粗壯,直徑10~15厘米。葉多數,聚生于干頂,劍形,長可達1米,寬7~1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抱莖。花莖直立,粗壯;傘形花序頂生;佛焰苞長約10厘米,直伸,分裂至基部;花白色,芳香,約20朵或更多;花柄長約2厘米,柄基有1長線形的小苞片;花被管纖弱,長8~10厘米,裂片6,線形,長7~8厘米,寬約8毫米;雄蕊6,花絲與裂片等長,下部綠色,中部白色,上部淡紫色,丁字藥黃色;雌蕊1,柱頭三淺裂或頭狀,子房下位,3室。果近扁球形,淺黃色,直徑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 野生于河邊、村邊、低洼地草叢中,或栽植于庭園。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鱗莖及根(羅裙帶根)、果實(文殊蘭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羅裙帶的采集
全年可采。
【羅裙帶的功效與作用】
羅裙帶的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氨基酸。
羅裙帶的性味
辛,涼,有毒。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甘微苦,氣平,性涼散,無毒。" ②《陸川本草》:"味酸,性涼。" ③《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淡,無毒。"
羅裙帶的功用主治
清火,解毒,散瘀,消腫。治癰腫瘡毒,跌打骨折,頭痛,關節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
②《植物名實圖考》:"治腫毒。"
③《分類草藥性》:"治惡毒癰瘡,包魚口。"
④《廣西藥植圖志》:"治扭傷,頭風痛。"
⑤《湖南藥物志》:"治乳癌,心氣痛。"
羅裙帶的用法與用量
外用:搗敷、搗汁涂、炒熱罨或煎水洗。內服:煎湯,鮮者1~3錢。
【羅裙帶的圖片】
【羅裙帶的選方】
①治皮膚潰瘍:文殊蘭葉搗汁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②治跌扭傷筋,瘀血凝腫作痛:鮮文殊蘭葉放在鐵鍋內先炒軟,然后用紅酒淬入,乘微熱包扎在傷腫處,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跌傷,骨折:鮮文殊蘭四兩,水冬瓜、圓麻根各二兩。搗爛包患處。(《貴州草藥》)
④治癰疽:鮮文殊蘭葉和鱗莖,加蜂糖少許,搗爛包患處。(《貴州草藥》)
⑤治頭風痛:羅裙帶葉火烤至軟,乘熱作帶扎頭。(《廣西藥植圖志》)
⑥治腳、手關節酸痛:鮮文殊蘭葉,切碎,調麻油,烘熱貼患處,每日一換。(《泉州本草》)
⑦治四肢腋窩腫大:鮮文殊蘭葉合紅糖、生蔥二株搗敷,每日一次。(《泉州本草》)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