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簡介】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高40~100cm。品種有:青州竹根姜 山農一號生姜 青州小黃姜。
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藥學里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藥材名稱 生姜
拼音 Shēnɡ Jiānɡ
英文名 Fresh Ginger, Common Ginger, Gingerrace,Ginger juice
別名 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姜目
科姜科
屬姜屬
二名法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出處
1.《本草經集注》。
2.《本草圖經》:生姜,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為良。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秋采根,于長流水洗過,日曬為干姜。
3.《本草衍義》:生姜,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嚙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凈姜上,取汁于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采收和儲藏:10-12月莖葉枯黃時采收。挖起根莖,去掉莖葉、須根。
原形態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革鞘狀抱莖,無毛。花葶自根莖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8月。
生境分部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廣為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性狀鑒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4-18cm,厚1-3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節,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脆,晚折斷,斷面淺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木柱層為多列扁平木柱細胞。皮層散列多數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中柱占根莖的大部分,散列多數外韌型維管束,近中往鞘處維管束形小,排列較緊密,木質部內側或周圍有非木化的纖維束。本品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化學成分 生姜含揮發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β-檀香萜醇(β-santal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姜黃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蘇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eral), 牻牛兒醛(geranial),2-蒈醇(2-caraneol),3-蒈醇,樟烯(camphene),β-羅勒烯(β-ocim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β-金便歡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β-蒎烯(β-pinene),2-龍腦(2-borneol),檸檬醛(citral),7-孟烯[7-menthene],異小茴香醇(isofenchyl alcohol),α-金合歡烯,1,3,3-三甲基三環[2.2.1.02,6]-庚烷[1,3,3-trimethyltricyclo[2.2.1.02,6]heptane],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環[3.1.1]-2-庚烷[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bicyclo[3.1.1]-2-heptene],1,3,3-三甲基-2-氧雜二環[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1-(1,5-二甲基-4-已烯基)-4-甲基苯[1-(1,5-e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及高良姜萜內酯(galanolactone)等數十種;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3-姜辣醇,4-姜辣醇,5-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12-姜辣醇,6-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姜辣二醇雙乙酸酯(4-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醇雙乙酸酯,6-甲基姜二醇雙乙酸(6-methyl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10-姜辣二酮,6-去氫姜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g),10-去氫姜辣二酮,6-乙酰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姜辣烯酮(6-shogaol)等。
生姜還含呋喃大牻牛兒酮(furanogermenone),2-哌啶酸(pipecolic acid)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絲氨酸(serine)等多種氨基酸。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分取干姜1g,生姜5g磨碎,各加甲醇適量,振搖后靜置1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供試液,以芳樟醇、1,8-按油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開,以1%香草醛硫酸液里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品質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 0.8%(ml/g)。
炮制
1.生姜:揀去雜質,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鮮姜粉:取鮮生姜,洗凈,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淀的粉質,曬干,或低溫干燥。
3.煨姜:取凈生姜,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性味 味辛;性溫。
①《別錄》:"味辛,微溫。"
②《千金·食治》:"無毒。"
③《醫學啟源》:"性溫,味甘辛。"
④《醫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熱。"
⑤《本草再新》:"煨姜,味辛,性溫平,無毒。"
歸經 肺;胃;脾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心、脾、胃四經。"
②《本草匯言》:"入脾、肺、腸、胃諸經。"
③《本草經解》:"入膽、肝、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搗汁沖。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熱熨;或絞汁調搽搽
禁忌 陰虛內熱及實熱證禁服。
①《綱目》:"食姜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②《本草經疏》:"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法韭忌之。"
③《隨息居飲食譜》:"內熱陰虛,目赤喉患,血證瘡痛,嘔瀉有火,暑熱時癥,熱哮大喘,胎產痧脹及時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生姜的功效與作用】
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①《本經》:"去臭氣,通神明。"
②《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③陶弘景:"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
④《藥性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并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氣。"
⑥《食療本草》:"除壯熱,治轉筋、心滿。""止逆,散煩悶,開胃氣。"
⑦《本草拾遺》:"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風寒。"
⑨《醫學啟源》:"溫中去濕。制厚樸、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解菌蕈諸物毒。"
⑾《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
⑿《本草從新》:"姜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搽凍耳。煨姜,和中止嘔。"
⒀《會約醫鏡》:"煨姜,治胃寒,泄瀉,吞酸。"
⒁《現代實用中藥》:"治腸疝痛有效。"
【生姜的圖片】
【生姜的復方】
①治感冒風寒:生姜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本草匯言》)
②治嘔吐,百藥不差:生姜一兩,切如綠豆大,以醋漿七合,于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醫心鏡》)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憤憤然無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匱要賂》生姜半夏湯)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兩,餳糖一兩。水三碗,煎至半碗,溫和徐徐飲。(《本草匯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內蜜復秤知數,次內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千金方》)
⑥治勞嗽:蜂蜜、姜汁各四兩,白蘿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⑦治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切)四兩,甘草(炙)三兩,人參三兩,干姜一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一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生姜瀉心湯)
⑧治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硬痛脹滿者:生姜一斤,搗渣,留汁,慢炒待潤;以絹包,于患處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寬快也。(《傷寒六書》)
⑨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風濕痹痛:生姜汁和黃明膠熬貼。(《本草從新》)
⑾治中氣昏厥,亦有痰閉者:生姜五錢,半夏、陳皮、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水煎,臨服時加童便一盞。(《本草匯言》)
⑿治時行寒瘧:生姜四兩,白術二兩,草果仁一兩。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發時早飲。(《本草匯言》)
⒀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姜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食療本草》)
⒁治腹滿不能服藥:煨生姜,綿裹納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師集驗方》)
⒂治手脫皮:鮮姜一兩。切片,用酒二兩單,浸二十四小時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⒃治禿頭:生姜搗爛,加溫,敷頭上,約二、三次。(《貴州中醫驗方》)
⒄治諸瘡痔漏,久不結痂:生姜連皮切大片,涂白礬末,炙焦研細,貼之勿動。(《普濟方》)
⒅治發背初起:生姜一塊,炭火炙一層刮一層,為末,以豬膽汁調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風:生姜頻擦之良。(《易簡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發:搗姜根汁飲之。(《補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復易。(《千金方》)
(22)治跌撲傷損:姜汁和酒調生面貼之。(《易簡方》)
(23)牙齒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卻將白礬摻姜上,候焦為末,擦疼處。(《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晉礬散)
(24)治百蟲入耳:姜汁少許滴之。(《易簡方》)
【生姜的臨床應用】
①治風濕痛、腰腿痛
用鮮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點或反應結節注射,亦可配合遠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關節部位則在關節囊周圍注射。每點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為一療程,一般可連續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脹、麻及灼熱感,甚至疼痛加劇,約1~2天便減輕或消失。據觀察,反應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風濕痛、慢性腰背痛113例,顯效36例,好轉56例,有效率83%;尤以對風濕痛療效更佳,有效率達92.5%;治療風濕性關節炎38例,治愈14例,顯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藥后疼痛減輕或消失,關節腫脹消退或好轉,功能恢復或改善。還曾試用于小兒麻痹癥,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劑行穴位注射,對風濕痛或腰腿痛也有療效。
②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據數十例的觀察,對改善癥狀有較好效果:服藥后能使疼痛減輕或消失,隨之反酸、饑餓感也見好轉,便秘及黑糞轉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復發;對一部分患者能遺留下較長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鮮生姜60克,洗凈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鐘。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療瘧疾
鮮生姜洗凈拭干,切碎搗爛,攤于紗布塊上,再包疊成小方塊,敷貼于穴位上,用膠布固定或繃帶包扎。選用穴位計分3組:第1組為雙側膝眼,生姜用2兩分敷兩穴;第2組為大椎加間使(雙側),生姜用1兩分敷3穴;第3組選大椎1穴,生姜用5錢。一般于發作前4~6小時敷貼,經8~12小時即可取下,敷藥兩次即可。觀察40例,除第1、第3兩組各有2例無效外,其余均控制發作,血檢瘧原蟲陰性。
④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鮮生姜1.5兩,紅糖1兩,共搗為糊狀,每日3次分服,7天為一療程。據50例觀察,治愈率為70%,好轉率為30%。用藥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時間分別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觀及次數恢復正常分別為4.8天和5.2天,大便鏡檢及培養平均轉陰日數分別為4.58天和3.6天。治療中未見明顯副作用。
⑤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取鮮生姜2兩,搗爛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歲30~40毫升,5~6歲50毫升,7~13歲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兩搗汁,加入蜂蜜60毫升為1劑;1~2歲服1/4劑,2~4歲服1/3,劑,4~7歲服1/2劑,7~14歲服2/3劑,14歲以上服1劑。服藥后患兒一般即不感腹痛,嘔吐停止,包塊通常于服藥后1~3天消失。包塊消失后即可服驅蛔藥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靈、阿托品等解痙止痛;腹脹明顯者應行胃腸減壓,姜蜜合劑可從胃管注入,注入后夾住胃管2~3小時;嘔吐重者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如有腹脹發熱,須加用抗菌素,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腸鳴音消失需及時考慮手術治療;給藥12~24小時后仍未見效者,可用10%鹽水行低位灌腸,或內服中藥。曾按上述方法分別觀察52例和109例,結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蟲團阻塞、闌尾蛔蟲癥及并發穿孔改為手術治療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3.2天和2.4天。
⑥治療急性睪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凈,橫切成約0.2厘米厚的均勻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側陰囊,并蓋上紗布,兜起陰囊,每日或隔日更換1次,直到痊愈為止。據觀察,敷藥后患者都感陰囊表皮灼熱刺疼、發麻發辣,少數發生紅腫,個別發生紅疹。共治24例,敷藥第2天15例自覺墜脹疼痛及觸痛減輕,睪丸腫脹顯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覺癥消失,睪丸消腫,觸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藥后5天痊愈。治愈天數平均為3.9天。對照組4例(兜起陰囊熱敷,服磺胺類藥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數為8.5天。本法對陰囊局部皮膚有創口或因睪丸炎化膿穿潰者不能應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對于半夏、烏頭、鬧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報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獲痊愈。用法:輕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時續服5毫升;中毒嚴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飼25%干姜湯60毫升,以后每3小時灌入鮮姜汁5毫升。
此外,試用生姜揩擦治療白癜風,生姜浸酒涂擦鵝掌風及甲癬均有一定效果。
【生姜的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對裝有隔離小胃及食道瘺的狗,用50%煎劑置于口腔中,可對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雙相作用,最初數小時內為抑制,后則繼以較長時間的興奮。向胃內灌注25%煎劑200ml,則呈興奮作用。隔離小胃狗試服生姜0.1-1.0g,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離鹽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對蛋白的消化作用卻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強。浸膏能抑制硫酸銅引起的狗的嘔吐,服姜汁10-50%30ml也有效,但5%30ml則無效。從生姜中分離出來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為3mg,對阿樸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及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均無效。家兔經消化道給予姜油酮可使腸管松弛,蠕動減退。生姜是驅風劑的一種,對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可使腸張力、節律及蠕動增加,有時繼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脹氣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絞痛。
2.對循環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1.2mm汞柱,舒張壓上升14mm汞柱,對脈率則無顯著影響。酒精提取液對麻醉貓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心臟也有直接興奮作用。
3.抗菌及抗原蟲作用:體外試驗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靜脈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樞運動麻痹,對兔有時血壓可下降。
【生姜的妙用】
妙用(1)
生姜性熱,味辛。歸脾、胃、心、肺經。功效:溫中,回陽,溫肺化飲。
姜之干者,干燥后發散力減弱,而溫里之共增強,故偏治里寒,其性能走能守,溫肺散寒而化痰飲。每常用于治寒飲伏肺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干姜首入脾胃,以其辛熱能逐脾胃寒邪,助脾胃之陽氣。常用治脾胃寒癥,癥見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等。但凡脾胃寒癥,無論是外寒內侵還是陽氣不足均可適用。
生姜可以泡湯喝。無事之時,可以洗凈幾塊生姜,切成薄片,放入鍋里,文火燜湯,既祛寒,有滋養身體。
妙用(2)
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春秋時,孔子就主張:“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說,一年四季人們每天都應該吃姜。據說孔子就有每天飯后嚼姜數片的習慣。
生姜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
喝生姜紅糖水治感冒;生姜有“嘔家圣藥”之稱;生姜還可用于治療腸炎、痢疾等;生姜外擦對白癜風、斑禿、手癬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民間有“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及“十月生姜小人參”之說。還有“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的諺語。
妙用(3)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大夫開藥方。”“常吃生姜,不怕風霜。”生活中的姜除用作調味劑、小食品外,在美容、保健方面也顯示出它獨特的風味和魅力。
生發防脫發
用生姜濃縮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頭發,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頭部皮膚血液循環正常化,促進頭皮新陳代謝,活化毛囊組織,有效地防止脫發、白發,刺激新發生長,并可抑制頭皮癢,強化發根。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頭部斑禿患處,連續幾天,禿發處可生出新發。
含生姜成分的洗發水,有清潔頭皮、祛除頭屑、防治脫發等功效。特別在冬天,用來洗頭并配合頭皮按摩,感覺輕松暖和。而用生姜或干姜煮水泡腳,全身氣血通暢,溫暖舒暢。
美容防衰老
生姜含一種類似水楊酸的化合物,相當于血液的稀釋劑和抗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因此,生姜可防衰老。
明朝《奇效良方》中載藥方說:“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八兩茴香一處搗,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省似寶,每天清晨飲一杯,一世容顏長不老。”姜辣素有很強對抗脂褐素的作用,生姜切片或切絲,在沸水中浸泡10分鐘后,加蜂蜜調勻,每天一杯,可明顯減少老年斑。也可以將生姜切碎拌少量的鹽長期食用,袪斑效果也不錯。
生姜辣素對心臟、心血管有刺激作用,可以加速血液流動,促使排汗,帶走體內多余的熱量,具有排毒、養顏、減肥的作用。以香醋浸姜制成的保健醋,酸中帶姜香,飯前用能開胃,助消化,軟化血管,所以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女性以血為本,姜可以溫經活血
中醫認為,女性健康是以血的充足和脈絡的通暢為根本,而外來的寒邪是對血脈傷害最大的因素,往往造成肢體疼痛、痛經、惡露不下、崩漏等寒凝血淤的癥候。這時,如果吃姜可以溫暖胞宮、通利血脈,起到驅除寒邪,迅速改善癥狀的效果。
女性以瘦為美,姜可以祛痰利水
大多數的肥胖在中醫眼中并不是“營養過剩”,而是“痰”和水等代謝廢物排出不暢所造成。而這些廢物之所以排出不暢,多數又是“氣虛”、“陽虛”等一系列功能減弱的結果。姜能夠激發陽氣,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從而去掉多余的“痰”和水,有助于女性達到體態婀娜、身輕如燕的效果。
女性以香為凈,姜可以排毒去味
個人衛生當然要保持,但即使已經很在意,有時還是難免某些氣味影響自己的心情,更給別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口氣、體味是細菌增殖的產物,也是健康狀態不佳的反應。這時,姜就起到內可以抑菌排毒,外可以芳香矯味的作用,更能夠改善女性自身生理狀態的低迷和滯重,神清氣爽,如沐蘭澤。
妙用(4)
生姜治牙痛:當發生牙痛時,可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處,即能緩解。如有必要,重復使用更好。
生姜防凍瘡:對容易發生凍瘡的皮膚,若用生姜汁反復涂擦,能增加抗寒能力,從而避免產生凍瘡。
生姜治關節疼痛:口服適量生姜,或用生姜汁擦患處,均能使關節活動改善,疼痛明顯減輕,腫脹與僵硬癥狀減少。
生姜治傷風感冒:可把生姜切絲,加入紅糖煎湯,趁熱服用之后,蓋上被子發汗,能很快痊愈。
生姜治外傷出血:將生姜燒焦研末,對傷口消毒以后,撒于患處,可迅速止血,并能減少疼痛。
妙用(5)
性味辛溫。主歸肺胃脾經。有解半夏天南星,魚蟹禽獸肉及蛇毒的功效。主治:(1)誤食生半夏、生南星、生烏頭、鬧羊花、木薯:野芋頭、百部、毒覃中毒者,用生姜急救,均可獲愈。用法:輕者見舌麻,惡心,嘔吐,急嚼食生姜,或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約近半湯匙),以后每隔4小時再服1次,至癥狀消失;中毒嚴重,神志昏迷者,可用生姜15克、水2碗煎至半碗,分3次鼻飼服,隔1小時1次,以后每3小時灌入生姜汁1湯匙,醒后再服1天。(2)食魚蟹、禽獸等肉類中毒者,中毒原因多是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多為沙門氐菌)及其毒素,或食物過敏所致。生姜汁可解,或生姜、紫蘇,各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效果更滿意。若煮食肉類時,加入適量生姜,不僅有預防中毒,還有調味除腥的作用。(3)治蛇傷蟲傷。蝮蛇咬傷,姜末外敷;百蟲入耳,姜汁滴之。
本品除解毒作用外,還有解表散寒,止嘔祛痰的功效,用治風寒引起的感冒,嘔吐,咳嗽等癥。
用量用法:內服9~15克(3~5錢),或3~5片,或搗汁每次服5毫升;用于解毒,可加大劑量。外用:搗爛外敷或擦患處,或可炒熱熨患處。
注意事項:肺熱燥咳、胃熱嘔吐,痔瘡出血,痛瘡潰爛者忌用。
妙用(6)
榨姜汁備用,友情提示:最好不要使用宜家的軋蒜器榨姜汁(盡管也有高手如此推薦),榨幾次后軋蒜器一定會壞——29元大洋一個,好心疼。
可以用擦菜器先將姜擦成絲,再用干凈的紗布包住擠出汁(不過這又變成一個力氣活)。勿去生姜皮,因為生姜皮屬涼性,去皮后是熱性。
全脂牛奶加糖煮開,再攪涼至約70度牛奶太熱不行,將剛煮開的牛奶直接倒在姜汁上,僅能得到一碗有姜味的牛奶。
牛奶用攪拌或其它方法冷卻至70度左右,但不要靜至冷卻,否則表面會結一層“皮”。要用全脂牛奶。要用鮮奶,用奶粉=失敗。
牛奶快手倒入姜汁,立刻蓋上碗。姜汁和牛奶的比例至關重要,姜汁太少無法凝固,姜汁越多越粘稠,但會太辣。推薦比例:1升牛奶,用3——4湯匙姜汁。牛奶倒入姜汁動作要快,使兩者迅速混合均勻,若徐徐倒入,結果牛奶會象cocktail一樣分層。快速沖入就可以了,不用攪拌。
干5分鐘別的(隨便什么,只要別攪和它)
開蓋
妙用(7)
口腔潰瘍: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牙周炎:先用熱姜水清洗牙石,然后用熱姜水代茶飲用,每日1至2次,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癥。
咽喉腫痛: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嚨痛癢,可用熱姜水加少許食鹽代茶飲用,每日2至3次,一般9次左右便可化解炎癥、消除痛癢。 齲齒:每日早、晚堅持用熱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飲用數次。此法對保護牙齒,預防和治療齲齒頗為有效。
偏頭痛:當偏頭痛發作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神經衰弱:每天早、晚空腹各飲用熱姜水1至2杯,可收到補氣、提神之效。持續下來,對神經衰弱、頭暈、煩躁等癥具有良好療效。
醉酒:用熱姜水代茶飲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體內酒精。還可在熱姜水里加適量蜜糖,讓身體直接吸收,以緩解或消除酒醉。
面部暗瘡:用熱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干燥性皮膚等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頭皮屑:先用生姜輕輕擦洗頭發,然后再用熱姜水清洗頭發,可有效防治頭皮屑掉落。此外,經常用熱姜水洗頭,對禿頭亦有一定治療效果。
腰肩疼痛:先在熱姜水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蟯蟲病:每天睡眠前,先用熱姜水清洗肛門周圍,然后再飲用熱姜水1至2杯,持續10天左右即可治愈。
腳臭:將腳浸于熱姜水中,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15分鐘左右,抹干,加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食道癌:平時,堅持一日兩次用熱姜水代茶飲,可起到止痛、延長生命或緩解病情的作用。
高血壓:血壓升高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腳15分鐘左右。熱姜水浸泡雙腳,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擴張,使血壓隨之下降。
動脈硬化:每天早、晚堅持用熱姜水漱口,并在每天臨睡前飲用熱姜水1杯,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
感冒頭痛:將雙腳浸于熱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點鹽、醋,并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紅為止。此法對風寒感冒、頭痛、咳嗽治療效果顯著。
麥粒腫:取熱姜水一杯,借助其熱氣熏眼,熏時睜開患眼,一般每次熏10至15分鐘,每日熏2至3次,止痛消腫效果良好。
妙用(8)
上車船前嘴含一片鮮姜,或喝些生姜汁,暈車船的現象便可顯著減輕或消失。
清理污物時常感到惡心欲吐,在工作前含生姜一片即可避免。
凍傷初期,局部紅腫疼癢,將生姜切成薄片敷于患處,一日數次更換,幾日可愈。
頭發突然成片脫落,俗稱“鬼剃頭”,醫學上稱“斑禿”,可用生姜一日多次擦患處,約2-3周即可長出新發。
如因低血糖或中暑而突然暈倒,可用姜末或生姜汁加糖飲服,能起解救作用。
如果意外摔傷,可將生姜汁搗爛外敷;若擦破了皮膚,用紗布浸姜汁涂患處,可預防感染且可加速皮膚愈合。
妙用(9)
生姜雖然是一種燒菜的佐料,不過用處很多哦!!
治某些皮膚癬。將生姜切成片和力擦患處,每日2~3次。
治未破皮的凍瘡。切幾片生姜,放在適量的白酒內煮沸后,把渣去掉,用棉球蘸酒洗患處。
胃寒疼痛:生姜少許,加水煮沸片刻,趁熱服。對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患者,此方也有效。
老人慢性咳嗽:生姜搗汁半匙,糖一匙,加沸開水中,稍涼時服。一日2~3次。
腹痛:生姜片10克,大蒜10克,砂糖20克,共研細末煮沸,吃姜蒜、飲汁。
鎮咳化痰、止嘔:把適量生姜搗爛,加少許蜜糖(或紅糖)煎水服用。
胃腸炎:生姜2~5克,蜂蜜2匙,將生姜搗爛,取汁1匙,與蜂蜜混合,再用熱水沖服。每日4~5次。
如因低血糖或中暑而突然暈倒,可用姜末或生姜汁加糖飲服,能起解救作用。
生姜皮曬干研末,裝瓶內儲存備用。風濕病患者,每次取生姜皮末半勺沖酒飲用,可以緩解癥狀。
如果意外摔傷,可將生姜汁搗爛外敷;若擦破了皮膚,用紗布浸姜汁涂患處,可預防感染且可加速皮膚愈合。
上車船前嘴含一片鮮姜,或喝些生姜汁,暈車船的現象便可顯著減輕或消失。
清理污物時常感到惡心欲吐,在工作前含生姜一片即可避免。
頭發突然成片脫落,俗稱“鬼剃頭”,醫學上稱“斑禿”,可用生姜一日多次擦患處,約2-3周即可長出新發。
此外,生姜對于補血有作用哦。生姜煮紅糖對女士很好的。
已經霉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素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會誘發癌癥,故不宜食用。
妙用(10)
生姜治病:
生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桉葉油精、枸櫞酸、姜辣素等多種成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消化液的分泌,散寒和增進食欲,同時有鎮吐、鎮痛、抗炎消腫、驅蟲和抗病毒的作用。可治療流行感冒、肺炎、支氣管擴張、百日咳、急性扁桃體炎、咳嗽痰稠、滴蟲性陰道炎、月經不調、皮膚癬等病癥。
傷風感冒
生姜切絲,加入紅糖煎湯,趁熱服用之后,蓋上被子發汗,能很快痊愈。
風寒咳嗽
生姜一塊,洗凈去皮切片,隨身攜帶,欲咳嗽時往口里擱一片。嚼含均可,即時感到口腔、胸腔里又辣又熱,咳嗽即止:嗓子癢時再嚼一片姜。
胃寒痛
生姜洗凈切片,以醋浸泡一晝夜,用時取適量姜片加紅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外傷出血
生姜烤干研末,傷口消毒后撒于患處,可迅速止血,并減少疼痛。
肢冷惡寒
生姜適量,沸水沖開,代茶飲;或常食姜糖片.可緩解末梢循環較差、四肢冰冷等癥狀。
暈車船
口含生姜一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并將姜片貼于人中或眼旁絲竹空穴位,暈嘔立止:
燙傷
生姜搗爛取汁,用藥棉蘸上姜汁擦患處,起泡者消炎除泡,破損者能促進結痂。關節疼痛口服適量生姜,或用生姜汁擦患處,均能改善關節活動,疼痛明顯減輕,腫脹與僵硬癥狀減少,且無任何副作用。
牙痛
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處,即能緩解:重復使用更好。
月經不調
生姜末3克,紅糖1匙,與米酒30克同煮粥服,有溫下通經之功效。
月經過多
生姜15克,艾葉10克,雞蛋2只。生姜、艾葉加水適量煮熱后,蛋去殼放入再煮,飲汁吃蛋。
痛經
干姜、紅棗、紅糖各30克。于姜洗凈切成片,紅棗洗凈去核,與紅糖共煎湯服;或生姜20克切絲,紅糖適量,沸水沖開后加蓋3分鐘,趁熱代茶飲之;或生姜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閉經
生姜適量,去骨烏賊魚250克,加油鹽同炒吃,有補氣通經之效。
妊媚嘔吐
生姜1片含于舌下;或生姜少量切碎,待大米粥將熟時人鍋煮片刻即可,粥姜同食。
產生補養
生姜500克,去皮切塊,豬腳2只切開,米醋100毫升同煮熟,分數日吃完。本方具有健脾胃、補氣血、通乳汁、散瘀血的功效。
產后缺乳
生姜適量,木瓜500克,米醋500克,用瓦罐燉煮,分次服完。
性欲低下
生姜15-30克,當歸30-50克,羊肉500-1000克。羊肉切塊、洗凈,放滾水內先滾一下,取出。當歸、生姜洗凈,切片,用布包好與羊肉一起入鍋煨湯,熱后去藥包,飲用。
老年斑
取適量鮮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開水浸泡5-10分鐘后,加入少許蜂蜜攪勻當水飲。
減肥
在盛滿溫水(約40-42度)的浴缸中放入煮過的生姜米酒和醋,泡浴時水位不要超過口位,浸5分鐘休息兩分鐘,連做5次就會大量排汗,能刺激血液循環,減肥美白,收縮松馳的肌膚。每星期浸一次,每次30分鐘。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