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頭骨的簡介】
兔頭骨,中藥名。為兔科兔屬動物東北兔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華南兔Lepus sinensis Gray、蒙古兔Lepus tolai Pallas、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Hodgson及穴兔屬動物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等的頭骨。東北兔,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華南兔,分布于我國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等地;蒙古兔,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寧夏、山西、河北等地;高原兔,分布于我國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家兔,全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具有平肝,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頭痛,眩暈,小兒疳痢,癰疽惡瘡。 中文學名 兔頭骨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動物綱
目 兔形目
科 兔科
屬 兔屬、穴兔屬
種 東北兔、華南兔、蒙古兔、高原兔、家兔
采收時間 全年
毒 性 無毒 拼音Tù Tóu Gǔ
英文名Hare head-bone, Rabbit head-bone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兔科動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頭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儲藏:將兔殺死,取頭骨,鮮用或晾干。
原形態1.東北兔,體形較大,長44-48cm,重1.5-2.5kg。耳較短,向前折不達鼻端。后足略長于前足。尾短。其毛較粗。頭、背部冬毛為淺棕黑色,毛基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黃色,邊緣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較長的黑毛,隱郵斑點。腹部為純白色秘。四肢為淺棕黃色。屬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華南兔,體形較小,體長34-44cm,重1-1.5kg。耳長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長之半,長4-5.7cm。被毛短粗且硬。。頭部、背部沙黃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絨毛毛端棕黃色。長形針毛的亞洲部有一顯著的棕色環,毛尖黑色。耳前邊緣毛較長,耳尖和后緣的毛較短。頸部有一黃色區域。下體赭黃或淡黃白色。足、尾背部與背色相似。
3.家兔,個體變異較大。一般頭部、耳較野兔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種變化,通常以純白色為多,耳尖無黑色。
4.蒙古兔,體形中等,長約45cm,尾長約9cm,體重在2kg以上。耳甚長,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過鼻端。尾連端毛略等于后足長。全身背部為沙黃色,雜有黑色。頭部顏色較深,在鼻部兩側各有一圓形淺色毛圈。眼周圍有白色窄環;耳內側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純白色。臂部為沙灰色。頸下及四肢外側均為淺棕黃色。尾背面中間為黑褐色,兩邊白色,尾腹面為純白色。科毛長而蓬松,有細長的白色針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為淡棕色。
5.高原兔,體形較大,毛長而蓬松。耳長,向前折顯著超過鼻端。全身背為暗灰色,毛細長面略帶波紋。臂部全為灰色細毛,中央較深而兩側較淺。頭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顏色較深,面頰及眼周色較淡。頸背呈淺灰棕色,頸腹為黃灰色。腹毛純白色。前肢為極淺的棕黃色,后肢外側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區域,尾兩側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棲息于海拔300-900m的針闊葉混交林、林下灌木與草本植物茂盛之處。一般無固定巢穴,產仔時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叢、雜草或樹根旁,晚上出來活動覓食。吃樹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棲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樹灌叢、雜草叢、墓地或農田附近多利用現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較光滑,附近有成堆糞便。晝夜均有活動。以青草、樹苗和細嫩枝呀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4.棲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叢、丘陵平原、農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節不同,食物條件的改變而有所適移。常無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較隱蔽的地方挖臨時的臥穴。以青草、嫩枝、樹皮、蔬菜及谷物、豆類等為食。
5.一般棲息于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區。無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叢活動,吃植物性食料。
資源分布:1.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
3.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4.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寧夏、甘肅等地。
5.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兔頭骨的功效與作用】
兔頭骨的功效
性味甘酸,平。
①《別錄》:"平。"
②《食療本草》:"味酸。"
③《品匯精要》:"味甘,性平,無毒。"
兔頭骨的作用
功能主治治頭痛眩暈,消渴,難產,惡露不下,小兒疳痢,癰疽瘡毒。
①《別錄》:"主頭眩痛,癲疾。"
②《本草拾遺》:"主難產,燒灰末酒下。"
③《綱目》:"燒末敷,婦人產后陰脫,癰疽惡瘡。水服,治小兒疳痢。煮汁服,治消渴不止。"
【兔頭骨的圖片】
【兔頭骨的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頭眩痛,癲疾。
2.《本草拾遺》:主難產,燒灰末酒下。
3.《本草綱目》:燒末敷,婦人產后陰脫,癰疽惡瘡。水服,治小兒疳痢。煮汁服,治消渴不止。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