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麩子的簡介】
鹽麩子,又名叛奴鹽、鹽梅子等,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果實。 主要用于治療痰嗽和喉痹等病癥。
中文學名 鹽麩子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無患子目
科 漆樹科 拼音Yán Fū Zǐ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Sumac
別名鹽麩子、叛奴鹽、鹽梅子、木附子、鹽膚木子、假五味子、油鹽果、烏酸桃、紅葉桃、紅鹽果、鹽酸果、鹽酸白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10月采收成熟地時實,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及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寬大,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形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藥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化學成分鹽膚子含鞣質50%-70%,也有高達80%的,主要為五-間雙沒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離沒食子酸(gallic acid)及脂肪、樹脂、淀粉。有機酸有蘋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等。
【鹽麩子的功效與作用】
鹽麩子的功效
性味酸,涼。
①《開寶本草》:"味酸,微寒,無毒。"
②《綱目》:"酸咸,微寒,無毒。"
鹽麩子的作用
功能主治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黃疸,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①《本草拾遺》:"主頭風白屑。"
②《開寶本草》:"除痰飲瘴瘧,喉中熱結,喉痹,止渴,解酒毒,黃疸,天行寒熱,痰嗽,變白,生毛發。"
③《綱目》:"生津降火,化痰,潤肺滋腎,消毒,止痢收汗。治風濕,眼病。"
④《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⑤《野生藥植圖說》:"洗瘡。"
【鹽麩子的圖片】
【鹽麩子的復方】
①治年久頑癬:鹽麩本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調搽。(《湖南藥物志》)
②治癰毒潰爛:鹽膚木子和花搗爛,香油調敷。(《湖南藥物志》)
③治肺虛久嗽胸痛:鹽膚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錢,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