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顛茄的簡介】
野顛茄,中藥名。為茄科植物刺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的全株。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海南、江西、福建、臺灣、江蘇、河南(栽、培)、遼寧(栽培)等省。具有散瘀消腫,止痛拔毒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癰腫瘡癤,慢性骨髓炎,淋巴結核,凍瘡,胃痛。
中文學名 野顛茄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茄科
屬 茄屬
種 刺茄
采集時間 夏、秋
毒 性 有毒 拼音Yě Diān Qié
英文名Herb of Soda-apple Nightshade
別名顛茄、山馬鈴、大丁茄、小顛茄、天茄子、假茄子、紅顛茄、黃貢茄、鬼茄、竻丁茄、紅果丁茄、丁茄、地茄、狗桔、刺茄、洋海茄、刺天茄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牛茄子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S.aculeatissimum Jacq.;S.ciliatum La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牛茄子,多年生直立草本至灌木,高30-60cm。植物體除莖、枝外各部均被具節的纖毛,莖及小枝具淡黃色細直刺。葉單生或成對互生;葉柄精壯,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5-14cm,寬4-12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5-7裂或中裂,裂片三角形或近卵形,脈上有直刺。聚傘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花梗纖細,被直刺及纖毛;萼杯狀,有刺,5裂;花冠白色,5裂,裂片披針形,端尖;雄蕊5,著生于花冠喉上,花藥頂裂;子房球形,2室,胚珠多數。漿果扁球形,直徑約3.5cm,初綠白色,成熟后橙紅色,基部有帶細刺的宿存萼,果柄長2-2.5cm,具細直刺;種子干后扁而薄,邊緣翅狀,直徑約4mm。花、果期1-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路六荒地、疏林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方各地。遼寧、河南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根近圓柱形,分枝而扭曲,頂端有時附具細直皮刺的殘莖,莖枝無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徑5-15mm。表面灰黃色,刮去栓皮后呈白色。體輕、質松,斷面黃白色,有裂隙,髓心淡綠色。氣特異味苦、辛。
以大小均勻、不帶地上莖者為佳。
化學成分漿果中含有澳洲茄堿(Solasonine),澳洲茄邊堿(β-solamargine)和刺茄堿(Soiasurine)。
【野顛茄的功效與作用】
野顛茄的功效
性味苦辛,溫,有毒。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溫,有毒。"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苦辛,微溫,有毒。"
③《廣東中草藥》:"根:淡,平,有毒。"
野顛茄的作用
功能主治鎮咳平喘,散瘀止痛。治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胃痛,風濕痛,瘰疬,寒性膿瘍,跌打損傷。
①《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胃痛,損傷,蛇傷,感冒,瘧疾,瘰疬。"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散瘀止痛,鎮咳平喘。治風濕性腰腿痛,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鮮葉搗敷跌打損傷。"
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抗菌,活血散瘀,麻醉鎮痛。治跌打損傷,凍瘡,寒性膿瘍,慢性骨髓炎,淋巴結結核,腳癬。"
【野顛茄的圖片】
【野顛茄的復方】
①治跌打腫痛,癰瘡腫毒:鮮癲茄根搗敷;或用癲茄莖葉曬干煅存性為末,調茶油敷患處。(《廣東中草藥》)
②治扭挫傷:丁茄、姜黃、韭菜根,共搗爛外敷。(《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③治小兒口腔炎:癲茄莖葉,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涂患處。(《廣東中草藥》)
④治凍瘡:丁茄,煎水熏洗患處。(《廣西實用中草藥》)
⑤治小兒兒疳積:鮮癲茄果一至二枚,切開,加豬肝蒸熟,去癲茄取豬肝吃。(《廣東中草藥》)
⑥治肝硬化腹水:癲茄種子,炒黃研末服。(《廣東中草藥》)
⑦治胃痛:天茄子根,曬干研細粉,痛時服一克,兒童酌減。(《全展選編·外科》)
⑧治牙痛:天茄子種子,置燒紅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煙熏之。(《全展選編·外科》)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