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的簡介】
益智仁,中藥名。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果實。分布于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云南亦有栽培。具有溫脾止瀉攝涎,暖腎縮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尿頻,遺精,白濁。
中文學名 益智仁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芭蕉目
科 姜科
屬 山姜屬
種 益智
采收時間 6-7月
用 量 Sharpleaf Galangal Fruit
毒 性 無毒 英文名Sharpleaf Galangal Fruit
別名益智子、摘艼子
出處出自《得配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pinia oxyphylla Miq.
采收和儲藏:定植后2-3年,于6-7月,當果實呈淺褐色、果皮茸毛脫落、果肉帶甜、種子辛辣時,選晴天將果穗剪下,除去果柄,曬干或烘干。5-6月間果實呈褐色、果皮茸毛減少時采摘,除去果柄,曬干。
原形態益智,多年生草本,高1-3m。葉柄短;葉片披針形,長20-35cm,寬3-6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脫落性小剛毛,基殘痕呈細齒狀,兩面無毛;葉舌膜質,二裂,長1-2cm,少數達3cm,被淡棕色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8-15cm,在花蕾時包藏于鞘狀的總狀苞片內;花序軸被極短的柔毛;小花梗長1-2mm;苞片膜質,棕色;花萼管狀,長約1.2cm,先端3淺齒裂,一側深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管與萼管幾等長,裂片3,長圓形,長約1.8cm,上方1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狀,白色,外被短柔毛;唇瓣倒卵形,長約2cm,粉紅色,并有紅色條紋,先端邊緣皺波狀;側生退化雄蕊錐狀,長約2mm;雄蕊1,花絲扁平,線形,長約1.2cm,花藥長6-7mm,藥隔先端具圓形雞冠狀附屬物;子房下位,密被絨毛。蒴果球形或橢圓形,干時紡錘形,果皮上有明顯的縱向維管束條紋,長1.2-cm,直徑約1cm,不開裂,果熟時黃綠色或乳黃色。種子多數,不規則扁圓形,被淡黃色假種皮。花期2-4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云南亦有栽培。
栽培1. 氣候土壤: 窖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2. 整地: 栽植前2-3月進行整地,開好排水溝,按株、行距 1 × 1m,挖直徑33cm,深33cm的穴。
3.種植:一般多采用分株繁殖。 6-8月間,在陰天或清晨、傍晚,選1-2年生的壯健無病、未開花結果的分蒙株移植(或用野生植株移植),勿傷根莖,適當剪去部分葉片。栽前,穴中酌施基肥,每穴栽4-5株,不可過深,覆土深約7cm,壓實,10天內每天均宜澆水1次。
4.每年6月采收果實后及 11-12月開花前各中耕除草1次,同時施以人糞尿或硫酸按,并割除已結過果實的分蘗株。
性狀性狀鑒定:干燥果實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5-2cm,直徑1-1.2cm。外皮紅棕色至灰棕色,有縱向斷續狀的隆起線13-18條。皮薄而稍韌,與種子緊貼。種子集結成團,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則扁圓形,略有鈍棱,直徑約3mm,厚約1.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種臍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種臍至背面的合點處,有一條溝狀種脊;破開后里面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
【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
益智仁的功效
性味辛,溫。
①《南方草木狀》:"味辛。"
②陶弘景:"熱。"
③《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④《本草便讀》:"味辛苦,性熱。"
歸經入脾,腎經。
①《湯液本草》:"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腎三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益智仁的作用
功能主治溫脾,暖腎,固氣,澀精。治冷氣腹痛,中寒吐瀉,多唾,遺精,小便余瀝,夜多小便。
①《廣志》:"含之攝涎穢。"
②《本草拾遺》:"止嘔噦。""治遺精虛漏,小便余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利三焦,調諸氣,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
③劉完素:"開發郁結,使氣宣通。"
④《醫學啟源》:"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氣。治人多唾,當于補中藥內兼用之。"
⑤王好古:"益脾胃,理元氣,補腎虛,滑瀝。"
⑥《綱目》:"治冷氣腹痛,及心氣不足,夢泄,赤濁,熱傷心系,吐血、血崩。"
【益智仁的圖片】
【益智仁的復方】
①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川烏(炮,去皮、臍)四兩,益智(去皮)二兩,干姜(炮)半兩,青皮(去白)三兩。上件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入鹽一捻,生姜五片,棗二個,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脹忽瀉,日夜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之。(《世醫得效方》)
③治夢泄:益智仁二兩(用鹽二兩炒,去鹽),烏藥二兩,上為末,用山藥一兩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臨臥鹽湯下,以朱砂為衣。(《世醫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脬氣虛寒,小便頻數,或遺尿不止,小兒尤效:烏藥、益智仁等分。上為末,酒煮山藥末為柵,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酒或米飲下。(《婦人良方》縮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兒遺尿,亦治白濁: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湯調下。(《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益智仁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