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Poria cum Radix Pini),是植物茯苓的中藥制品,原植物多寄生于馬尾松或段木上,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徑達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狀皺縮,內部白色稍帶粉紅,由無數菌絲組成。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健脾、寧心等功能。用于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心悸、眩暈。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歸經 歸心、脾經
功能主治 寧心,安神,利水。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藥用部位 菌核中間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加工 選菌核中間松根的白色部分,曬干
禁忌 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
基本簡介
炮制方法:原藥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茯神是植物茯苓的中藥制品,原植物多寄生于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長發育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菌絲(白色絲狀物)階段和菌核階段。菌絲生長階段,主要是菌絲從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營養,同時泌酶來分解和轉化木材中的有機質(纖維素),使菌絲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長。第二階段是菌絲至中后期聚結成團,逐漸形成菌核(亦稱結等)。結苓大小與菌種的優劣、營養條件和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有密切關系。不同品種的菌種,結苓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有的品種栽后3~4個月開始結苓,有些則較慢,需6~7個月。早熟種栽后9~10個月即可收獲,晚熟的品種則需12~14個月。[2]
形態特征
茯神常見者為其菌核體。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徑達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狀皺縮,內部白色稍帶粉紅,由無數菌絲組成。子實體傘形,直徑0.5~2毫米,口緣稍有齒;有性世代不易見到,蜂窩狀,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漸轉變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擔子棒狀,擔孢子橢圓形至圓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無色,有特殊臭氣。
中藥屬性
入藥部位
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性味歸經
【性味】甘淡,平。
【歸經】心、脾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
炮制方法
取茯神塊,噴淋清水,稍悶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茯神外面粘滿朱砂為度,然后晾干。
地理分布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西等地。
生長習性
茯苓喜溫暖、干燥、向陽,忌北風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廣。溫度以10~35℃為宜。菌絲在15~30℃均能生長,但以20~28℃較適宜。當溫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絲生長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溫不至于凍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氣、沙多泥少的夾沙土(含沙60%~70%)為好,土層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實、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宜菌絲生長。切忌堿性土壤。
中醫傳承
名家論述
1.《綱目》:《神農本草》止言茯苓,《名醫別錄》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
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謂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2.《本草經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別于茯苓。
《別錄》謂茯神平,總之,其氣味與性應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3.《藥品化義》:茯神,其體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溫補,補可去弱。
戴人曰,心本熱,虛則寒。
如心氣虛怯,神不守舍,驚悸怔忡,魂魄恍惚,勞怯健忘,俱宜溫養心神,非此不能也。
4.《別錄》:療風眩,風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精神。
5.《藥性論》: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
6.《本草再新》: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濕。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癥。
【藥材】干燥的菌核形態與茯苓相同,惟中間有一松樹根貫穿。
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質堅實,具粉質,切斷的松根棕黃色,表面有圈狀紋理(年輪)。
以內厚實,松根小者為佳。
產地同茯苓。
實用選方
1、治心神不定,恍惚不樂:茯神100克(去皮),沉香25克。
并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參湯下。
(《百一選方》朱雀丸)
2、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人參(去蘆頭)、茯神(去木)、黃耆(蜜炙)、熟干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酸棗仁(去皮,炒)、朱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下。
(《楊氏家藏方》茯神丸)
3、治虛勞煩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參各50克,酸棗仁(炒,去皮,別研)250克。
上三味粗搗篩。
每服15克,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二夜一。
(《圣濟總錄》茯神湯)
藥理作用
鎮靜作用。實驗動物用茯神10-20g/kg灌胃后,進入安靜欲睡狀態,但無睡眠現象;對于苯甲酸鈉咖啡因興奮之小鼠,以茯神煎劑5g/kg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鎮靜,鎮靜率為90%,鎮靜指數3.11;若改用20g/kg灌胃,則鎮靜率為85.7%,鎮靜指數1.64。
【性味】甘淡,平。
①《別錄》:平。
②《藥性論》:味甘,無毒。
③《藥品化義》:味甘淡,性微溫。
【歸經】入心、脾經。
①《藥品化義》:入心、脾二經。
②《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大陰脾經。
③《要藥分劑》:入心經,兼入肝經。
【功用主治-茯神的功效】寧心,安神,利水。
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①《別錄》:療風眩,風虛,五勞,口干。
止驚悸,多恚怒,善忘。
開心益智,養精神。
②《藥性論》: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
③《本草再新》: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或入丸、散。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