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藤 ,常綠攀援本質藤本,長2~7米。本植物的根(九龍根)、葉(九龍藤葉)、種子(過江龍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生于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別名
過崗龍(《生草藥性備要》),烏郎藤(《中國樹木分類學》),烏藤、串鼻藤(《廣西中獸醫藥植》),燕子尾(《南寧市藥物志,),豬蹄叉、羊蹄又(《廣西中草藥,),黃開口、子燕藤、五里蘑、雙木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馬腳藤(《湖南藥物志》),飛揚藤、羊蹄風(《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莖。
植物形態
龍須藤 ,常綠攀援本質藤本,高2~7米。幼枝淺黃色,密布銹黃色皮孔,嫩枝、花序、葉背均被短茸毛,卷須2個對生或1個。單葉互生,卵圓形,矩圓形或心臟形,長5~9厘米,寬2.5~5厘米,半革質,前端分裂,或凹頭,全緣,基部圓形或微凹或耳廓形;葉柄長22~40毫米,兩端膨大;托葉針狀,早脫,禿凈。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簡5裂,長三角狀,表面具短茸毛;花瓣5片,白色,離生;雄蕊10,3枚較粗壯,花藥2室,縱裂,丁字藥;雌蕊1,被很短茸毛,花柱成喙狀。莢果表面有細網狀紋,熟時開裂。種子黑色,扁圓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2月(廣西)。生于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采集
隨時可采,采后切片,曬干。
化學成分
根及莖皮含鞣質20.76%。
性味
《南寧市藥物志》;"苦辛,平,無毒。"
功用主治
《南寧市藥物志》:"祛風,去瘀,止痛。治風濕骨痛,跌打接骨。"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鮮用1~2兩)。
選方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藤一至二兩,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