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癩蛤螞漿、蛤蟆酥、蛤蟆漿【藥用部位】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成份】蟾蜍漿液經加工干燥所成的固體物,名為蟾酥。漿液成分復雜;上世紀十年代分離蟾蜍精后,陸續分離同類的有效物質,迄今已達數十種之多。此類物質皆有強心等作用,在化學上屬于甾族化合物,而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凡具有此種骨架的物質(實際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種骨架的物質),總名蟾蜍二烯內酯,是蟾蜍漿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內酯有:①蟾蜍它靈。②華蟾蜍精,蟾酥主成分,含率7.2±0.2%。③華蟾蜍它靈,亦是歐贍蜍主成分,局部麻醉力僅次于蟾蜍靈(見下)。④遠華蟾蜍精。⑤蟾蜍靈,蟾酥中局部麻醉力最大者。⑥日本蟾蜍它靈,又名日本蟾蜍甙元。⑦去乙酰華蟾蜍它靈。⑧惹斯蟾蜍甙元。⑨華蟾蜍它里定。⑩蟾蜍它里寧。⑾華蟾蜍精醇。⑿沙蟾蜍精。⒀異沙蟾蜍精⒁去乙酰華蟾蜍精。⒂去乙酰蟾蜍它靈。⒃蟾蜍它里定,即嚏根草甙元。⒄惹斯蟾蜍精等。
中國蟾蜍蟾酥中分出的華蟾蜍毒素,酸解后產生華蟾蜍精、辛二酸和精氨酸。這種蟾酥中尚分出腎上腺素、膽甾醇、辛二酸。辛二酸可與蟾蜍甙元結合,從蟾酥中曾分離華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靈和日本蟾蜍它靈的3-辛二酸酯。
蟾蜍漿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強烈藥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漿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無甚藥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膽甾醇、7α-羥基膽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通常它們亦與蟾蜍甙元合稱為蟾蜍甾聯化合物。
蟾蜍漿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藥理作用的吲哚系堿類成分,如5-羥色胺,蟾蜍色胺,一名華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蟾蜍硫堇,去氫蟾蜍色胺,色胺,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質,有一定藥理作用的,尚有腎上腺素。
氨基酸除上述的精氨酸外,尚有γ-氨基丁酸及兩種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類。
蟾酥的功效與作用
蟾酥的功效
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①《藥性論》:"腦疳,以奶汁調滴鼻中。"
②《日華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腎冷,并助陽氣,以吳茱萸苗汁調敷腰眼并陰囊。"
③《本草衍義》:"齒縫中血出,以紙紝子蘸干蟾酥少許,于血出處按之。"
④《醫學入門》:"主癰疽疔腫瘰疬,一切惡瘡頑癬。"
⑤《綱目》:"治發背疔瘡,一切惡腫。"
⑥《本草正》:"治風、蟲牙痛,以紙拈蘸少許點齒縫中。"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或摻膏藥內貼患處。內服:0.5~1厘,多入丸、散用。
蟾酥的作用
①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末,以白面和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②治疔黃及一切惡瘡:蟾酥、輕粉各-錢,以川烏、蓮花蕊、朱砂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錢,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二丸,生蔥三五莖搗爛,包藥在內,熱酒和蔥送下,取汗。(《玉機微義》蟾酥丸)
③治內疔:蟾酥,職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著病人舌內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④治發背癰疽,無名腫毒,惡毒療瘡:蟾酥二錢,血竭二錢,蝸牛廿個(瓦上焙干,肉殼俱用),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二味同研),朱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上為細末,用人乳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搗蔥二根令爛,裹藥三丸在內吞下,熱酒送之。(《古今醫鑒》化生丸)
⑤治時邪癘毒,爛喉丹痧,喉風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者;并治疔瘡對口,癰疽發背,腸癰,腹疽,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急驚風,肺風痰喘危在頃刻:關西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辰砂一錢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當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末,米漿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⑥治喉痹:皂角、草烏頭各等分。研細末,用蟾酥調合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點患處。(《吉林中草藥》)
⑦治瘡瘍焮腫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錢。各同研極細,以兒乳汁調如泥,入磁合內盛,干,不妨,每用少許于腫處,更以膏藥敷之,毒氣自出,不能為瘡,雖有瘡亦輕。(《素問病機保命集》針頭散)
⑧治一切惡瘡:蟾酥、干胭脂、輕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錢,百草霜不問多少。上為細末,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蔥一根,刀剖開,將藥包裹在里,用生絲線縛,文武火燒蔥熟,將蔥帶藥,口內嚼碎溫服,用衣服蓋之,汗出為效。(《普濟方》蟾酥托里丸)
⑨治癰疽初起,木腫作痛,皮色不紅者:酥片一錢,蝎尾四錢。甲片、蜈蚣、藤黃、雄黃、乳香、沒藥、川烏各二錢,草烏一錢,銀朱二錢,麝香三分。研極細末,摻膏藥內貼。(《藥籨啟秘》蟾酥散)
⑩治瘰疬:蟾酥如大豆許,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丸,以膿盡為度。(《醫學正傳》蟾酥膏)
⑾治腫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勻成小餅,貼瘡頭上,以膏蓋之即破。(《經驗廣集》蟾靈膏)
⑿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⒀治風蛀諸牙疼痛: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燒焦)。上共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處,風牙塞牙縫中,吐涎盡。(《景岳全書》蟾酥膏)
⒁治破傷風病:蟾酥二錢(湯化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兩。為末,合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圣惠方》)
⒂治小孩子疳瘦:蟾蜍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藥性論》)【臨床應用】①治療心力衰竭
【臨床應用】①治療心力衰竭以蟾酥4~8毫克(裝膠囊),飯后用冷開水送服,日服2~3次。治療2~3級心力衰竭病人13例,其中12例均于用藥后2~48小時內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計脈搏減緩者12例,利尿作用顯著者4例,水腫消失者6例,肝腫大縮小者6例,12例肺部濕性羅音皆有改善,二聯脈及奔馬律用藥后消失;2例心房纖顫1例消失,1例無變化。毒性反應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及嘔吐等胃粘膜刺激現象,減小劑量后皆得控制。臨床實踐證明,蟾酥之強心作用,與洋地黃相似,其優點是無蓄積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較洋地黃顯著。
②治療骨關節結核及慢性骨髓炎瘺孔
㈠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毫克,飯后服用,連服至瘺孔閉鎖后再鞏固1~2個月。服藥期間,除個別病人出現輕度惡心外,很少出現副作用。共治骨關節結核瘺孔14例,治愈6例,瘺孔呈凹形閉鎖,X線檢查,提示病骨穩定;有效5例,瘺孔縮小,膿液減少,體溫下降;無效3例。㈡采用口服(同上法)加瘺孔滴入法。用0.1%蟾酥液向瘺孔內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2個月為一療程。少數有死骨的病灶,需用銳匙搔爬,取出死骨。共治骨關節結核瘺孔59例,治愈39例,有效18例,無效2例;治療慢性骨髓炎瘺孔16例,治愈12例,有效3例,無效1例。治愈時間短者7~8天,長者3~4個月,一般在1~2月內即能獲得臨床治愈。病程長短對療效無明顯影響,而病灶內死骨的存在則明顯影響療效。
③治療惡性腫瘤
觀察27例,其中24例經病理檢查證實,3例經臨床X線證實;病種計有肺癌5例,肝癌4例,乳房癌3例,淋巴肉瘤3例,網狀細胞肉瘤2例,何杰金氏病1例,尤文氏瘤1例,鼻咽癌骨轉移2例,喉癌1例,食管癌1例,賁門癌1例,黑色素瘤化療后1例,盲腸癌術后再發1例,縱隔腫瘤化療后1例。大多數病人采用2%蟾酥香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1~2次,每次2毫升;個別采用蟾酥注射液作離子透入治療。療程8~26天,注射總量為30~100毫升,療效:少數病例用藥后,產生明顯的利尿作用和較好的止痛作用;25例病人在綜合應用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過程中,觀察血象有11例能提升白細胞或維持白細胞于較低水平。對腫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尚難肯定。注射后全身反應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局部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一般在注射后20~30分鐘后出現,以注射第1針時疼痛明顯,以后可逐漸減輕。如疼痛劇烈或局部發現紅腫硬結時,應作對癥處理。另據報道,使用20%的蟾酥軟膏外敷,治療皮膚痛22例,有13例臨床痊愈。
④用于表面麻醉
用1%蟾酥溶液2~3毫升作粘膜涂布,和0.5毫升局部噴霧,進行鼻部手術麻醉23例,結果證明其麻醉力不低于"的卡因",且麻醉有效期長,用藥后無中樞中毒癥狀,血壓、呼吸、脈搏等均無改變,亦無過敏現象。但缺點是對局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多數病人分泌物增多,部分病人打噴嚏。故內腔鏡檢查的麻醉不宜應用。【宜忌】孕婦忌服。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本經逢原》:"(外科)輕用能爛人肌肉。"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