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清肺湯,中醫方劑名。為治燥劑,具有養陰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初起或發熱或不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無力或細數。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證屬陰虛燥熱者。
方劑名:養陰清肺湯
方劑組成:生地9克、麥冬9克、元參9克、丹皮3克、川貝母6克、生甘草2克、薄荷2克、白芍3克。
方劑方解:養陰清肺:用于陰虛肺熱而見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數者。
方劑用法用量:大生地6g,麥冬、玄參各9g,生甘草、薄荷3g,貝母(去心)、丹皮、白芍(炒)各5g。水煎服。一般日服1劑,重癥可日服2劑。
方劑禁忌:白喉忌表,尤忌辛溫發汗,據原方后記載:“如有內熱及發熱,不必投表藥,照方服去,其熱自除。
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卷上
方劑組成:生地6克,麥冬3.6克,甘草15克,元參4.5克,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
方劑藥理作用:抗白喉桿菌,《福建中醫藥》1964(5):1~12,實驗結果表明,本方對白喉桿菌有較高的抑菌和殺菌能力,對白喉桿菌在體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壞毒素的毒性,也破壞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力較強的藥物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較強的有玄參、麥冬、貝母;白芍在兩方面作用均較明顯;而薄荷在兩方面作用均較差。抗菌力量與“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兩種獨立性能。從原方中減去任何一味藥,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則沒有明顯影響。
方劑功能主治:養陰清肺。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喘促氣逆,甚至鼻翼掮動,脈數。
方劑用法用量:水煎服。體虛,加大熟地;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方劑備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屬肺腎陰虛,復感時邪疫毒所致。治當滋養陰液,清肺解毒。方中生地養腎陰,麥冬養肺陰,玄參養陰增液,并可清熱解毒,三者配伍,養陰清熱之功益顯;丹皮涼血而消腫;貝母潤肺止咳,清熱化痰;薄荷辛涼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清肺之功。
【摘錄】《重樓玉鑰》卷上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