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石斛丸,中藥方劑名,出自《圣濟總錄》卷五十一,主要用于腎氣內奪,厥逆瘖俳。
【方劑組成】
石斛(去根)4兩,赤小豆4兩,茴香子4兩,羌活(去蘆頭)4兩,楝實(炒,去核)4兩,烏頭(炮裂,去皮臍)4兩,馬藺子(醋炒)4兩,葫蘆巴(炒)2兩,巴戟天(去心)2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2兩,地龍(去土炒)2兩,烏藥(銼)半斤,蒼術(銼,炒)半斤,青鹽1兩。
【方劑藥材介紹】
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之功效。常用于熱病津傷,口干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后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羌活:解表散寒、祛寒濕,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無汗、寒濕痹、上肢風濕疼痛。
烏頭: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癥。
巴戟天: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常用于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馬藺子: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血定痛的功效。主治黃疸、淋濁、小便不利、腸癰、蟲積、虐瘧疾、風濕痛、喉痹、牙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瘡腫、瘰疬、疝氣、痔瘡、燙傷、蛇傷等病證。
【功能主治】
本方主治腎氣內奪,厥逆瘖俳。
【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各家論述】
補腎石斛丸--《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石斛(去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山茱萸(洗,微炒)1兩,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桂(去粗皮)1兩,澤瀉1兩,巴豆(去皮心膜,炒黃色,研如泥,紙裹壓去油)1兩,當歸(切,焙)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1兩,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1兩,熟干地黃(焙)1兩,芍藥1兩,細辛(去苗葉)1兩,遠志(去心)1兩,黃耆(細銼)1兩,防風(去叉)3分。
【制法】除菟絲子外,上為細末,再入菟絲子末重羅,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勞聾久,耳中潰潰。
【用法】每服15丸,溫酒送下,日3次。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