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圣濟總錄》卷十九,用于祛風滲溫,舒筋活絡。主治風痹行走不定,血痹身體不仁,肢節疼痛。
【方劑組成】
萆薢、山芋、牛膝(去苗,酒浸,焙干)、澤瀉各30克,生干地黃(焙)75克,白術15克,茵芋、蠐螬(微炒)、干漆(炒姬出)、狗脊(去毛)、車前子、天雄(炮裂,去皮、臍)各75克。
【制備方法】
上十二味,研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本方有祛風滲溫,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風痹行走不定,血痹身體不仁,肢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溫酒下20丸,加至30丸,每日三服。
【方劑藥材介紹】
萆薢: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癥。
白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車前子: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用于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天雄:具有祛風散寒,益火助陽之功效。主治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癥瘕。
【各家論述】
萆薢丸——《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萆薢3兩(銼),牛膝2兩(去苗),桂心2兩,白術2兩,丹參1兩,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熟干地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枳實1兩(麩炒微黃),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長骨堅筋,養血脈,益顏色變白,祛風逐氣充肌。主治一切氣勞,五緩六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溫酒送下。
萆薢丸——《普濟方》卷二一八
【處方】萆薢1兩,杜仲(炒)1兩,菟絲子(酒浸)1兩,胡蘆巴(炒)1兩,破故紙(炒)1兩,川楝子1兩,茴香(鹽炒)1兩,蓮子肉1兩,沉香1兩半,廣木香5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益氣。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萆薢丸——《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萆薢1兩(銼),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赤茯苓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1兩,人參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柏子仁1兩,薏苡仁1兩,桂心1兩,生干地黃1兩,當歸1兩(銼,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偏風手足不遂,筋脈緩弱,肢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